地名:混撒拉社区 | 隶属:大龙潭彝族乡 |
行政代码:510411200207 | 代码前6位:510411 |
行政区域:四川省 |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
长途区号:0812 | 邮政编码:617061 |
城乡分类:村庄 | 分类代码:220 |
车牌代码:川D | 行政级别:社区 |
辖区面积:约21平方公里 |
荣誉排行:
2021年9月,混撒拉社区被认定为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2021年3月,四川省首批乡村治理示范村(社区)出炉,混撒拉社区上榜。
2020年11月,混撒拉社区被授予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称号。
2020年1月,混撒拉社区被命名为四川省第四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单位)。
2009年1月,混撒拉社区上榜第二届全国文明村镇名单。
2005年10月,混撒拉社区上榜第一届全国文明村镇名单。
基本介绍:
混撒拉社区是攀枝花市仁和区大龙潭乡北部的一个少数民族社区,位于金沙江西畔,仁和区南部。这里有着瑰丽多彩的民族风情,美丽富饶的彝族聚居。全社区幅员面积21平方公里,所辖8个村民小组,402户,1426人,一个党总支,下设三个党支部,有共产党员55名。全社区以混撒拉党总支为核心,采用党建带发展、党建促发展的发展模式,目前以芒果产业和乡村旅游为主导产业发展模式已形成,截止2017年已发展优质晚熟芒果19000余亩,主要品种以“凯特、结禄、金黄、黄玉、新世纪”等品种为主,2017年产量10200吨、产值突破4900万元,通过芒果产业人均每年可增收1000元以上;全村基础设施目前已完善80%;为了使群众
混撒拉社区附近有迤沙拉景区、板桥旅游新村、立新旅游新村旅游景区、班庄旅游新村旅游景区、仁和公园、混撒拉旅游新村等旅游景点,有攀枝花芒果、攀枝花枇杷、中坝草莓、攀西大田石榴、羊耳鸡塔、辣子田螺等特产,有皮雕皮革工艺、笮山锅庄、傈僳族婚礼、苗族绷鼓仪式、苗族斗釜歌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