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板桥口镇 | 隶属:通江县 |
行政代码:511921117 | 代码前6位:511921 |
行政区域:四川省 |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
长途区号:0827 | 邮政编码:636700 |
车牌代码:川Y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102.3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1.12万人 |
人口密度:约109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12个行政村 |
板桥口镇因该地位于诺水河畔,早年,汇入诺水河二郎滩的小河河口处搭有木板桥,因桥而得名。
通江县辖乡。1951年置板桥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更名板桥口乡。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府54公里。面积102.3平方公里,人口1.2万。通(江)汉(中)、通(江)南(江)公路过境。辖黄村坪、白岩坪、野茶坝、城子山、石院子、焦城寨、大铜钱、大盅岭、高家梁、白果坝、金子坪、堰流溪12个村委会。有以酿造、加工、运输为主的乡镇企业。农业主产水稻、玉米。
2021年1月,板桥口镇入选2020年四川省卫生乡镇(街道)名单。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属新场乡。
1952年春,设板桥乡。
1958年10月,板桥乡改为板桥公社。
1981年,板桥公社更名板桥口公社。
1983年,由板桥口公社改为板桥口乡。
2005年5月,砥坝乡并入板桥口乡。
2016年,由板桥口乡改为板桥口镇。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此社区位于小通江河畔,早年河沟上有木板桥,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该村坝上有棵白果树,故名。1952年属板桥乡,1958年属板桥公社四大队,1984年为板桥乡白果坝村,2005年为板桥口乡白果坝村,2016年10月…[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该村山坪上古时曾有城池,故名。1952年为板桥乡,1958年属板桥公社四大队,1984年属板桥乡城子山村,2016年10月撤乡设镇,设板桥口镇城子山…[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境内有一块大石头形似铜钱,故名。1952年属板桥乡,1958年为板桥公社七大队,1984年为板桥口乡大铜钱村,2016年10月撤乡设镇,设板桥口镇大铜…[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大盅岭村是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板桥口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该村山梁上早年高姓居多,故名。1952年属板桥乡,1958年属板桥公社九大队,1984年属板桥口乡高家梁村,22016年10月撤乡设镇,设板桥口镇高…[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该村坪坝上多黄姓人士居住,故名。1952年属板桥乡,1958年属板桥公社一大队,1984年属板桥乡黄村坪村,2016年10月撤乡设镇,设板桥口镇黄村…[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该村有一石头建造的院子,故名。1952年为板桥乡,1958年属板桥公社四大队,1984年属板桥乡石院子村,2016年10月撤乡设镇,设板桥口镇石院子…[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该村溪流由一堰塘流出,故名。1952年板桥乡,1958年属板桥公社十二大队,1984年属板桥口乡堰流溪村,2016年10月撤乡设镇,设板桥口镇堰流溪…[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该村山坝上长有很多野茶树,故名。1952年为板桥乡,1958年属板桥公社三大队,1984年属板桥口乡野茶坝村,2016年10月撤乡设镇,设板桥口镇野…[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该村山垭坝上长有大片茶树,故名。1958年属砥坝公社五大队,1984年属砥坝乡茶坝垭村,2005年属板桥口乡茶坝垭村,2016年10月撤乡设镇,设板…[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该村境内有一大片沙坪坝,故名。1958年属砥坝公社一大队,1984年属砥坝乡沙坪里村,2005年属板桥口乡沙坪里村,2016年10月撤乡设镇,设板桥…[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辖区内原有一政府所在地,名为砥坝乡。(撤乡并镇将该乡撤出),故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