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托普鲁克乡 | 隶属:阿克苏市 |
行政代码:652901202 | 代码前6位:652901 |
行政区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长途区号:0997 | 邮政编码:843000 |
车牌代码:新N | 行政级别:乡 |
辖区面积:约61.1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1.72万人 |
人口密度:约282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2个行政村 |
相传,有个外地人来到此地,看到这里的人和睦相处,便称此地为“托普鲁克”,因此而得名。“托普鲁克”,意为“团结、友爱”。
基本介绍:
阿克苏市辖乡。1958年建托普鲁克公社,1960年并入浑巴什公社,1962年复置托普鲁克公社,1971年改称飞跃公社,1984年改托普鲁克乡。位于市区南,距市区18公里。面积61.1平方公里,人口1.1万,有维吾尔、汉、回等民族,其中维吾尔族占96%。阿(克苏)阿(瓦提)公路过境。辖喀拉库勒、喀拉央塔克、色日克苏、帕合特勒克、吾斯塘博依、木日开旦木、硝尔、喀什贝希、尤喀克喀拉喀勒、托万克喀拉喀勒、托普鲁克等11个村委会。经济以农业为主,盛产粮食、棉花和甜菜。是本市甜菜主产区。
历史沿革:
1950年属三区。
1953年从三区析出,设四区。
1958年,成立托普鲁克卫星公社。
1960年撤销托普鲁克公社。
1962年恢复托普鲁克人民公社。
1971年更名为飞跃公社。
1978年恢复托普鲁克公社。
1984年,成立托普鲁克乡沿用至今。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本村以前出现过遗传性说话不清楚(结巴)的家族,因此而得名。“尤喀克喀拉喀勒”,意为“结巴”。…[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本村以前也出现过遗传性说话不清楚(结巴)的家族,为了与同名村便于区分,故名为“托万克喀拉喀勒”。“托万克喀拉喀勒”,意为“下结巴”。…[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相传,有个名叫艾力夏民沙克外里尤勒拉的外地人来到此地,感到这里的人们和谐相处、住房集中,便称此地为“托普拉尼尕尼海力克”,后音变为托普鲁克,原为村名。…[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早期,该居民点处长河流边上,当地居民便称之为“喀什贝希”。“喀什贝希”,意为“河岸边”,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硝尔村是新疆阿克苏地区阿克苏市托普鲁克乡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辖区周围被湖泊围绕,故取名“喀拉库勒”,因此而得名。“喀拉库勒”,意为“黑水湖”。…[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辖区内骆驼刺众多,大多数居民饲养骆驼,故取名“喀拉央塔克”,因此而得名。“喀拉央塔克”,意为“黑骆驼刺”。…[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当地水源因天气气候和阳光照射原因,呈黄色,因此取名“色日克苏”。“色日克苏村”,意为“黄色的水”。…[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当地土地适合于种植棉花,因此取名“帕合特勒克”,因此而得名。“帕合特勒克”,意为“长棉花的土地”。…[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因村庄处在水渠边上而得名。“吾斯塘博依”,意为“水渠边”。…[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木日开旦木村是新疆阿克苏地区阿克苏市托普鲁克乡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该地养蚕而得名。“蚕”通常指“家蚕”,吃桑叶,吐丝做茧,丝可做绸缎。…[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