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乌恰镇 | 隶属:库车市 |
行政代码:652923101 | 代码前6位:652923 |
行政区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长途区号:0997 | 邮政编码:843000 |
车牌代码:新N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42.9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5.44万人 |
人口密度:约1268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0个社区、8个行政村 |
因其地理位置在山前的平原上而得名。镇以村名而得名。乌恰,意为“山口前的平原”。
基本介绍:
库车县辖乡。1958年成立乌恰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城南,距县城2.7公里。面积42.9平方公里,人口2.3万,其中维吾尔族占99%。辖乌恰一、二、三和皮浪、吐孜鲁克墩、喀拉布喀、大哈拉、汗勒克艾日克、萨克萨克、萨喀古、喀拉玉吉买、巴格万12个村委会。经济以农业为主,盛产各类水果,尤以库车小白杏闻名。
荣誉排行:
2014年7月,乌恰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历史沿革:
1950年属二区。
1958年成立红星公社。
1959年,合并为红旗公社,改为乌恰公社。
1966年改为红光公社。
1978年恢复乌恰公社。
1984年建乡。
2001年,撤乡设镇,沿用至今。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萨克萨克社区是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市乌恰镇下辖的社区。…[详细]
区划代码:~002,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系,古时称“皮兰”是“规划、计划”之意。传说,以前这里的地势较高,后来皮浪的农民搬到别的地方,把地势进行平整,改善了耕地环境,皮浪的农民做事前先经过开…[详细]
区划代码:~003,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因其地理位置在山前的平原上而得名。乌恰,意为“山口前的平原”。…[详细]
区划代码:~004,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早年本村黑桑树多,故得名。喀拉玉吉买社区居民委员会系,“喀拉”意为“黑”,“玉吉买”是“桑子”,“喀拉玉吉买”是“黑桑子”之意。…[详细]
区划代码:~005,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萨喀古”这个地名是由历史上“活下来的塞种人”演变而来。萨喀古系,“萨喀古”意为“活下来的塞种人”。…[详细]
区划代码:~007,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以前在此地有一颗很大的古杨树,居民习惯称呼古杨树这个地名。2017年县人民政府命名为古杨树社区。古杨树系汉语、沿用人民习惯性称呼。…[详细]
区划代码:~008,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该社区驻地在五一路而得名。2017年县人民政府命名为五一路社区。五一路社区系汉语。…[详细]
区划代码:~009,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该社区驻地在黄河路上而得名。2017年成立命名黄河路社区居民委员会,一直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010,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该社区驻地在禧源小区,而得名。2017年成立,命名为禧源社区。一直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01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荷花苑社区是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市乌恰镇下辖的社区。…[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乌恰三系。“乌恰”意为“冲积扇形平原”,按照自然村地域顺序被划分为乌恰三村,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乌恰系。“乌恰”意为“冲积扇形平原”,按照自然村地域顺序被划分为乌恰一村,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水村是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市乌恰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杏花村是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市乌恰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喀拉布喀村是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市乌恰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早年此地多沙丘,盐碱较多,故得名。吐孜鲁克墩系,“吐孜鲁克”意为“盐碱地”,“墩”意为“沙丘、土丘”,“吐孜鲁克墩”意为“盐碱土丘”。…[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克其力克系。“克其力克”意为“油菜地”之意,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本村为主种菜,而得名。蔬菜新村系汉语。本村目前属于乌恰镇辖区良种场的一个小队,2017年农牧场改革后撤销良种场,成立2个村民委员会,经2018年库车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