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乌恰镇 | 隶属:乌恰县 |
行政代码:653024100 | 代码前6位:653024 |
行政区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长途区号:0908 | 邮政编码:845000 |
车牌代码:新P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3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2.58万人 |
人口密度:约8600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5个社区 |
因镇人民政府驻乌恰县城而得名。乌恰系柯尔克孜语乌鲁克恰提的简称,意为大山谷分岔口。
乌恰县辖镇,县府驻地。“乌恰”是“乌鲁克恰提”的缩译,系柯尔克孜语译音,意为“雄伟的山口”,也含有“涛涛的水口”之意。1947年成立黑孜苇镇,1984年改称城关镇,1985年毁于地震,1986年建新城定名乌恰镇。位于县境中部的黑孜苇盆地。面积3平方公里,人口0.6万,有柯尔克孜、汉、维吾尔等民族。
荣誉排行:
2014年7月,乌恰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历史沿革:
1950年,为一区黑孜苇乡。
1958年成立黑孜苇公社。
1968年改称为东方红公社。
1980年恢复黑孜苇公社原名。
1984年11月,建乌恰镇。
1985年8月23日乌恰县发生7.4级地震,原县城被毁。
1989年在其东北6千米博鲁什建新县城,仍名乌恰镇。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以前这一大片地属于一个叫且且依的人,后来他把这块地分给了他的三个儿子,县城在划分社区管辖范围时,便以此故事而得名。波鲁什,柯尔克孜语,意为:把一个东西…[详细]
区划代码:~002,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此地地处县城中心,是一个新词语,故命名乌尔多社区。乌尔多,柯尔克孜语,意为:中心处。…[详细]
区划代码:~003,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1985年乌恰县城迁至新城以后,由于农贸市场尚未建设完毕,人们约定每周固定的一天在此买卖生活用,进行牲畜交易,逐渐被大家接受,慢慢的人们便称此地为巴扎…[详细]
区划代码:~004,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巴格恰,柯尔克孜语,意为公园,故名。1985年,乌恰县发生地震旧县城被夷为废墟,随后县城迁址新建,乌恰镇随县直机关迁至新址,当时乌恰镇辖区仅限于城区。…[详细]
区划代码:~005,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相传很久以前这里打过仗,死了很多人,血流成河,故称坎久干。2010年为了有效管理此地的小区故成立一个社区,因此地原属于坎久干村,故命名坎久干社区。坎久…[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