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芒来乡 | 隶属:墨玉县 |
行政代码:653222209 | 代码前6位:653222 |
行政区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长途区号:0903 | 邮政编码:845100 |
车牌代码:新R | 行政级别:乡 |
人口数量:约2.45万人 | |
下辖地区:18个行政村 |
据说早年当地女孩皆梳此发型,故而得名。芒来,意指维吾尔少女的一种发式。
基本介绍:
芒来乡位于墨玉县中部腹地,乡政府距县城 5 公里,东靠墨玉镇(原五一公社、喀拉喀什镇),西临奎雅乡(原光明公社),北接普恰克其乡(原火箭公社),南与托胡拉乡(原上游公社)毗邻,地域为东经 79°39′— 79°43′,北纬 37°15′— 37°18′,属光热充足的温凉干旱大陆性气候,平均气温 11.6 ℃,极端最高气温达 41 ℃,极端最底气温零下 23.7 ℃,无霜期达 180 天左右,年降水在 45 毫米左右,总面积 2144.7 亩,其中耕地面积 14513 亩, 4865 户, 21177 人口,人均耕地 0.88 亩。民族主要有维吾尔族、汉族,其中:维吾尔族人口占 99.98 %
历史沿革:
清末属马奎雅明辖境。
1919年属喀牙什明、马奎雅明两明辖境。
1937年,属三区喀牙什村、阿合旦村、阿同其村及四区芒来村、塔合沙村辖境。
1944年,属复兴乡、新生乡辖区。
1950年后,属墨玉县第八区、第九区辖境。
1958年分属五一、上游、火箭3个公社。
1984年12月,将普恰克其乡的2个管理区(6个村)和喀拉喀什镇的2个管理区(6个村)以及托胡拉乡的1个管理区(3个村)合并成立为芒来乡。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以前此地居民建了一堵很显眼的白墙,故而得名。“阿克塔木”,意为“白墙”。…[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早年在该地有位打造金银首饰的人,被人们熟知,故而得名。“阿勒吞其”,意为“炼金的人”。…[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本村有大片树林,看似一片绿洲,故而得名。“英博斯坦”,意为“新绿洲”。…[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以前生活在该居民点的少女梳妆以此发式居多,故而得名。“巴什芒来”,意为“前面的梳有刘海的女性发式”。…[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因该地以前位于集市的边缘处,故而得名。“巴扎博依”,意为“集市边缘”。…[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早年本地苍耳草多,故而得名。“布都舒克”,意为“苍耳草”。…[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吉祥嘉言命名。和谐,意为一种和睦、协调的相互关系。…[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因该居民点做干鲜果生意的人较多,因而得名。“喀克勒克”,意为“干鲜果”。…[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该居民点以前人们好客团结,互相帮助,彼此关心,故而得名。“喀亚什”,意为“贴心人”。…[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本村祖先喜欢捕捉雀鹰,故而得名。“库尔桂”,意为“雀鹰”。…[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该地辖区里有很多梧桐树,故而得名。“其乃巴格”,意为“梧桐树园”。…[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本村核桃树非常多,核桃产量高,故而得名。核桃园,种植核桃的果园。…[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该居民点以前在开垦地上空有一只鹰飞来飞去,故而得名。“塔克沙”,意为“孤鹰”。…[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寄望村民大众万众一心、精诚团结,实现共同的目标,故而得名。团结:为了携手、凝聚努力实现共同的目标;拧成一股绳。…[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以前生活在该居民点的少女非常喜欢此发式,故而得名。“托万芒来”,意为“梳有刘海的女性发式”。…[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此地以前有一名出名的花匠,故而得名。“古勒齐”,意为“花匠”。…[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以前此地的胡杨树很多,故而得名。“博勒加勒克”,意为“胡杨树茂密的地方”。…[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寄望本村群众永远幸福,故而得名。“拜合提”,意为“幸福”。…[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