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力角镇 | 隶属:宾川县 |
行政代码:532924106 | 代码前6位:532924 |
行政区域:云南省 |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
长途区号:0872 | 邮政编码:671600 |
车牌代码:云L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193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3.01万人 |
人口密度:约156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8个行政村 |
力角镇由集市名“义交”的谐音演变而成“力角”。
基本介绍:
力角镇位于宾川县最北端,东与平川镇接壤,南与金牛镇相连,西与鸡足山镇交界,北与丽江地区永胜县毗邻,祥宁公路穿镇而过。全镇总面积19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69万亩,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地1.6亩,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完善,是宾川县典型的农业经济大镇。全镇辖8个村民委员会,81个自然村,112个村民小组,居住着汉族、彝族、白族、傈僳族、纳西族等9个民族,总人口30206人。2003年末,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达1008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080元。
力角具有得天独厚的热区资源优势和宽广的土地资源优势,属典型的金沙江干热河谷气候,年平均气温达18℃,年平均日照2719.4小时,
荣誉排行:
2024年12月,2024年云南省卫生乡镇名单出炉,力角镇上榜。
文化旅游:
关庙位于宾川县力角镇力角村委会中营村南面1000米处,年代为清代,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为宾川县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圆觉寺大殿位于宾川县力角镇力角村委会中营村中,年代为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为宾川县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属华盖乡。
1950年,属下川区华盖分区。
1951年,属第二区。
1958年,属牛井公社,称管理区。
1961年,称力角公社,驻地力角街。
1962年,称力角区。
1966年,称力角公社。
1984年,称力角区,驻地力角街。
1988年1月,撤区改力角乡。
2000年,撤乡建力角镇。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力角村民委员会驻地力角街而得名,力角古为“义交”,与力角谐音,力角之名从义交演化而来。是村民为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群众自治组织,故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解放前属华盖乡,1950年属下川区华盖分区,为行政村;1953年为乡;1958年属牛井公社力角管理区;1960年为周能大队;1962年为力角区周能小公…[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建国前属华盖乡,1950年属下川区华盖分区,为张家行政村;1953年为张家乡;1958年属牛井公社力角管理区;1960年为大队;1962年为小公社;1…[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建国前属华盖乡,1950年改为行政村,属下川区华盖分区;1953年为乡;1958年属牛井公社力角管理区;1960年为大;1962年为力角公社自和小公社…[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建国前属邓川县大会乡,1950年为行政村;1953年属宾川县大会乡;1962年为小公社;1966年为永建大队;1969年为大会大队;1984年改为大会…[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原村委会驻地小海良,故名,1937年迁至三份田,2005年迁至新房子,仍用原名。…[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建国前属华盖乡,1950年属下川区华盖分区大会行政村;1953年为鱼棚乡;1958年属牛井公社力角管理区;1960年为鱼棚大队;1962年为力角区鱼棚…[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解放前属华盖乡,1950年属下川区华盖分区周能行政村;1953年属自和乡;1958年属牛井公社力角管理区米汤管理区;1960年为米汤井大队;1962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