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海东镇 | 隶属:大理市 |
行政代码:532901105 | 代码前6位:532901 |
行政区域:云南省 |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
长途区号:0872 | 邮政编码:671006 |
车牌代码:云L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128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3.24万人 |
人口密度:约253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8个行政村 |
海东镇因境域位于洱海之东而得名。
基本介绍:
海东镇位于大理市东部,洱海东岸。洱海东岸,东与宾川县交界,南与凤仪镇接壤,西临洱海与大理镇隔海相望,北和挖色镇山水相连。镇境东西横距17.5千米,南北相距17.3千米,面积128平方千米。人口22844人(2006年末),其中白族人口占总人口98.7%以上。辖向阳、文武、名庄、南村、上河、上登、金梭岛、文笔8个行政村。镇政府驻向阳街,距市区18千米(水路12千米)。地处横断山脉南端,哀牢山北綠,属云贵高原西侧洱海东岸山地峡谷洪积区。境内最高峰大黑山,海拔2626米。平坝地区海拔为1975米至2000米。大(理)宾(川)公路穿境。
[沿革]南诏、大理国时期,海东隶太和城。元至明初,海东属太
荣誉排行:
2022年9月,2021中国西部百强镇名单揭晓,海东镇位列第56位。
2021年3月,海东镇入选2020年云南省卫生乡镇名单。
2019年10月,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榜单公布,海东镇位列第429名。
2020年9月,海东镇上榜2019中国西部百强镇,位列第24位。
历史沿革:
海东历史悠久,4000多年前白族先民就在这里繁衍生息。
元至明初,属太和县。
明弘治七年(1494),置宾川州,从太和县划归宾川县。
清雍正五年(1727年),分置海东里、曩村里。
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分置海东耆、海南耆。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设宾川县文龙乡。
1950年,分设向阳、文武、南村、上和4小乡。
1954年,4小乡先后划归凤仪县。
1956年,成立凤仪县海东乡。
1958年,建立海东公社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晋永嘉年间,在挖色设东河阳郡东河阳县(东河阳县包括现今之宾川县),称九阳(即九个行政区划),《大理县志》称九里。今挖色乡为上阳,中阳。海东乡为下阳。村…[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取村委会下辖的文曲村和武曲村首字,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解放前,属宾川县文龙乡。解放后,1950年属宾川县第九行政区。1954年划归凤仪县为名庄乡。1958年为大理市凤仪公社海东管理区。1962年为大理县海…[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解放前,属宾川县文龙乡。解放后1950年属宾川县第十行政区。1954年划归凤仪县为海南乡。1958年为大理市凤仪公社海南管理区。1962年为大理县海东…[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解放前,属宾川县文龙乡。解放后,1950年属宾川县第十一行政区。1954年划归凤仪县为上和乡。1958年属大理市凤仪公社海南管理区。1962年为大理县…[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解放前,属宾川县文龙乡。解放后1950年属宾川县第十一行政区。1954年划归凤仪县属海南乡。1958年属大理市凤仪公社海南管理区。1962年为大理县海…[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解放初,金梭岛属宾川县文龙乡。1956年属凤仪县为海岛乡。1958年属大理市凤仪公社海东管理区。1962年为大理县海东区海岛小公社。1964年为海东公…[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文笔村是云南省大理州大理市海东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