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大理州大理市挖色镇

地名:挖色镇隶属大理市
行政代码:532901106代码前6位:532901
行政区域:云南省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长途区号:0872 邮政编码:671007
车牌代码:云L行政级别:镇
人口数量:约1.64万人
下辖地区:6个行政村
地名由来:

挖色镇原名海边邑,后因在附近山上挖出有色矿物染料更名为挖色。

基本介绍:

挖色镇位于大理市中东部,洱海东岸。三面环山,一面临海,北与双廊镇接壤,南临海东镇,东与宾川县鸡足山镇毗邻。南北宽约20.4千米,东西宽约5千米,面积112(一说110.4)平方千米。人口21340人(2006年),其中农业人口20304人;汉族170人,白族21128人。辖挖色、高兴、大成、光邑、康廊、海印6个行政村,15个自然村,56个村民小组。镇政府驻挖色村,距下关陆路40千米(水路25千米)。

镇内地势东北高、西南低,最高点为狮子山,海拨3320.3米,最低点为镇政府所在地挖色村,海拔1974.6米。有公路南连大(理)宾(川)公路,北接214国道。

[沿革]挖色,古称鲁川。1

+查看详细挖色镇概况>>

历史沿革:

元代,设孟州(白语称孟正)。

明弘治之前,属大理县,行政区划为二里。

明弘治七年(1494年),设宾川州。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属宾川挖色镇。

1950年,与海东合并为宾川第五区。

1953年7月,改名第六区。

1956年,挖色设置大城、小城、葙村3乡和挖色镇。

1958年2月,合并成立挖色乡;同年10月,成立挖色公社。

1959年10月,并入大理市。

1984年4月,改区。

1987年10月,改乡。

2002年1月

+查看详细挖色镇历史沿革>>

崇圣寺
挖色村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解放前,属宾川县挖色镇。解放后,1950年属宾川县第五区。1953年为挖色乡。1958年宾川县大营公社挖色管理区。1959年大理市挖色公社挖色管理区。…[详细]

高兴村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传本村在五百年前,曾兴旺发达一时,又因地处挖色坝子制高点,故名“高兴”,故名。…[详细]

大城村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解放前,属宾川县挖色镇。解放后,1950年属宾川县第五区。1953年为大城乡。1958年为宾川县大营公社大城管理区。1959年为大理市挖色公社大城管理…[详细]

光邑村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解放前,属宾川县挖色镇。解放后,1950年属宾川县第五区。1953年为小成乡。1958年为宾川县大营公社小成管理区。1959年为大理市挖色公社小成管理…[详细]

康廊村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解放前,属宾川县挖色镇。解放后,1950年属宾川县第六区。1953年为康廊乡。1958年为宾川县大营公社康廊管理区。1959年为大理市挖色公社康廊管理…[详细]

海印村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海印村前距洱海岸边约130米处有一直径为50米的石灰岩小岛即小普陀,圆似印章,据传此石为观音镇海之印故名“海印”。…[详细]

到挖色镇必去著名景点

挖色镇相关名人

挖色镇特产与美食
挖色镇民俗文化
大理市行政区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