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茈碧湖镇 | 隶属:洱源县 |
行政代码:532930101 | 代码前6位:532930 |
行政区域:云南省 |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
长途区号:0872 | 邮政编码:671200 |
车牌代码:云L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197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5.7万人 |
人口密度:约289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2个社区、13个行政村 |
茈碧湖镇因境内有高原湖泊莅碧湖而得名。
基本介绍:
茈碧湖镇位于洱源县中北部,东接三营,南连县城,西毗乔后,北界剑川县沙溪。国土面积有197平方公里,海拨2090米,年均气温13℃至14℃,所降雨量700-800毫米,无霜期约200天左右,日照年均约11小时,境内有8个民族,其中白、汉、回、彝为世居民族,现有人口19465人,其中白族13214人占67.89%,汉族2499人占12.84%,回族566人占2.9%,彝族3173人占16.3%,其他各民族13人占0.07%。茈碧乡古有宁北(赕),汉属叶榆(大理),唐属南诏浪穹州,宁属大理(国)浪穹县,元代一统于中央,明清沿制,1912年(民国元年)属洱源县至今,乡内有七个村民委员会,即坝区的果胜、
文化旅游:
大理地热国景区是位于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城“214”国道旁,景区距大理市56公里、丽江120公里、昆明400公里。大理地热国景区把大理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不可复制的多民族文化与神奇的温泉
古刹标楞寺位于茈碧乡的标山上,距县城五公里。原寺相传是唐南诏时七圣僧所创建,称“唐留古刹”。原寺建筑雄伟,雕梁画栋,金碧辉煌,飞檐出角。大门外塑“哼哈”二将;拾级而上即天王殿,左边塑“持国天
马家祠堂,位于云南省大理州洱源县茈碧湖镇果胜村委会大果村,重建于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 马家祠堂属典型的白族四合五天井建筑格局,坐西朝东,土木结构,青瓦屋顶。由大殿、南北厢房、门楼和侧
真武阁又名玄帝阁,位于茈碧湖镇九台村,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清雍正十一年增修(1733年),咸丰年间兵燹毁坏,光绪十三年(1887年)浪穹县九气台村重修,1992年、1997年
巡检塔位于洱源县茈碧湖镇巡检村,年代为清朝,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1950年,与城北乡合并成立洱源县第一区。
1951年,第一区分为一至五乡。
1954年,第一区的五乡为玉湖、九台、丰源、永强、云胜5乡。
1956年,撤区并乡,设玉湖镇、永丰乡、茈碧乡。
1958年10月,3乡镇合并成立茈碧公社。
1961年,北碧公社一分为三,即乡为玉湖、城南、此碧3公社。
1963年,公社合并为茈碧区。
1973年,恢复公社名称,分为城关和茈碧2公社。
1984年,2公社分别改城关区和茈碧乡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历史上城东有凤羽河,似玉带,城内温水在东门汇为湖塘,得名玉湖。居委会因此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002,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解放初为洱源县第一区九台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为茈碧区人民公社九台管理区,1963年撤社改区,为茈碧区九台小公社,1965年9月从茈碧区分出,组建…[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本村过去住地四周都是湖塘、沼泽地,中间凸起一土墩,状似一只鹅蹲在水中,得名鹅墩村。村委会因此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1953年农业合作化时,以丰收源泉之意来命名,得名丰源村。村委会因此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时桥下、尹家营两村,后两村连成一村,1956年以人民文化普及、生活改善、体制增强之意更名为文强。村委会因此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61年以所辖中村、炼城两村合并,且取两村首字命名为中炼。村委会因此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1385年,此地设巡检司,授杨顺坊为世袭巡检,得名巡检村。村委会因此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永远联合起来之意取名永联。村委会因此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地处彩云南麓,茈碧湖畔,彩云岗常出现彩云奇观,1954年取名碧云,得名碧云村。村委会因此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3年以土改分到胜利果实之意取名及辖区内有大果、小果、回果自然村,以“果”字为先和革命胜利命名。…[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解放初属洱源县第一区碧云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茈碧区人民公社,划分汉登归果胜管理区,大庄划归碧云管理区,1963年撤社改区,汉登与大庄合并为大庄…[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解放初属洱源县第一区碧云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茈碧区人民公社碧云管理区,1961年属茈碧公社海口管理区,1963年撤社改区,属茈碧区海口小公社,…[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名三家村,1957年以永远兴旺发达之意取名永兴。村委会因此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历史上此地有古松十二棵,1953年,以“松鹤遐龄”之意取现名。村委会因此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此处于东罗坪山北麓的一山间盆地里,历史上曾设过哨,叫哨坪村,附近又有一横水沟村,大队成立时,两村名各取一字命名为哨横大队,后更名为哨横村民委员会,故…[详细]
马崟(1899年-1979年)云南陆军讲武堂第十期毕业,1921年任孙中山大元帅府侍卫长,1927年任黔北镇安卫戍分区少将司令,1938年8月率陆军新11师出滇与日军作战,历任滇军排长、连长、营长、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