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剥隘镇 | 隶属:富宁县 |
行政代码:532628103 | 代码前6位:532628 |
行政区域:云南省 |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
长途区号:0876 | 邮政编码:663400 |
车牌代码:云H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494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1.56万人 |
人口密度:约32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7个行政村 |
“剥隘”为壮语。“剥”(卜)意为“父亲”,“隘”为女儿之乳名,“剥隘”即为爱女儿的父亲。后经多次演变,南宋时称“隘岸”,元初称“剥隘”,明朝和清嘉庆年间曾称“博爱”,民国时期又称“百爱”,新中国成立后统称“剥隘”。
基本介绍:
剥隘镇地处富宁县东北部,处在东经105°54′—106°12′,北纬23°48′—24°08′,是云南省最东端的乡镇。镇政府所在地距县城75公里,东接广西百色市阳圩镇,南连者桑乡,西靠那能乡,北接广西田林县八桂乡。云桂铁路、广昆高速公路、国道323线穿境而过,集镇紧靠富宁港和中国云南高原体育训练基地富宁基地,是云南面向“两广”和沿海发达地区的“东大门”和“出海口”。全镇国土面积494平方公里,辖8个村(居)委会109个村小组5199户24884人,居住着壮、汉、瑶3种民族,少数民族占98%。有耕地7.38万亩,林地51.2万亩,森林覆盖率60%。境内有那马河、谷拉河和驮娘江三大河流,百色水利枢
荣誉排行:
2022年12月,云南省农业农村厅评定剥隘镇为2022年云南省绿美乡镇。
2018年12月,国家民委命名剥隘镇为第六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2014年7月,剥隘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文化旅游:
驮娘江位于云南省富宁县323国道线剥隘镇境内,发源于广南县,西汉至南北朝时称文象水。因流经广南西洋街,从明、清时起称西洋江。西洋江自广西田林县流入剥隘北境后称驮娘江,驮娘江流至剥隘与谷拉河
富宁县剥隘革命活动旧址位于富宁县剥隘镇,年代为近现代。富宁县剥隘革命活动旧址为文山州第三批州级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明代初期,剥隘镇境域置洪邦哨和者仪、者宁、剥隘、那良、百峨5夕。
清康熙年间,添设剥隘汛驻兵。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废哨夕,置第四区。
民国三年(1914年),改名第五区。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撤区置武英镇。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8月,撤镇置第三区。
1958年,撤区为公社。
1961年,复设区,其管辖范围包括,者桑乡和那能乡在内。
1969年,复称公社后,者桑和那能与剥隘分设。
1984年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剥隘”是壮语译音:“剥”(卜)意为“父亲”,“爱”为女儿之乳名,“剥隘”即为“爱”的父亲。后经多次演变,南宋时称“隘岸”,元初称“剥隘”,明朝和清嘉…[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剥隘”是壮语译音:“剥”(卜)意为“父亲”,“爱”为女儿之乳名,“剥隘”即为“爱”的父亲。后经多次演变,南宋时称“隘岸”,元初称“剥隘”,明朝和清嘉…[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驻者邦,1940年至1949年为旧制武英镇者邦保。1950年至1952年为行政村。1953年至1956年为小乡。1957年开始建社,为初级社。195…[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代设那良夕于此。1931年为第五区(剥隘)那良乡。1951年为第三区(剥隘)那良乡。1958年称管理区。1962年称公社。1969年称大队。1984…[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朝设洪邦哨(今洪帮村),清废。1958年设管理区,属第三区(剥隘)。1940年至1949年为板达保辖地。1949年至1960年属板达乡管理区。196…[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0年至1953年为行政村。1954年至1956年为板达乡。1957年至1964年为管理区。1965年至1970年为小公社。1971年至1990年…[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清两代设者宁夕。1931年为第五区(剥隘)者宁乡。1940年至1949年为武英镇的一个保。1950年至1952你那为行政村。1953年至1956年…[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40年至1949年为旧制武英镇者宁所辖地。1950年至1952年为行政村(仍属者宁)。1953年至1957年划为小方,划归六益。1957年开始建社…[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