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底圩乡 | 隶属:广南县 |
行政代码:532627211 | 代码前6位:532627 |
行政区域:云南省 |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
长途区号:0876 | 邮政编码:663300 |
车牌代码:云H | 行政级别:乡 |
辖区面积:约397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3.18万人 |
人口密度:约80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8个行政村 |
底圩乡乡人民政府驻底圩村而得名“底圩(当地读he)”系壮语,“底”指地方;“圩指街场,意为赶场的地方。
基本介绍:
底圩乡地处广南县北部,东与阿科乡相邻,南与者兔乡、那伦乡接壤,西与者太乡相望,北与八达乡、广西壮族自治区西林县毗邻。总面积397平方公里,距广南县城76公里,属高寒山区、半山区、坝区地理类型区域。最高海拔1915米,最低海拔698米,平均海拔1306米;年平均气温17.9℃,年平均降雨量为1400毫米,全年气候温和,温差小,月差较大,霜期短,平均相对湿度80-90%,干湿分明,属亚热带大陆季风气候。全乡辖底圩、同剪、普盆、普龙、石尧、叮当、者戛、坝庄8个村民委,124个村民小组,居住着汉、壮、苗、瑶、彝、回六种民族,共6418户30511人。其中:农业户6401户,农业人口29327人;少数民
荣誉排行:
2021年3月,底圩乡入选2020年云南省卫生乡镇名单。
历史沿革:
清道光五年(1825年),底圩乡境域属者中营(治在今者兔乡者中村)。
民国二年(1913年),隶大西区(治在者中村)。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为七区(治在底圩)。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废区扩乡(者兔、者太从底圩分出),底圩改建为北藩乡。
1949年11月,改北藩区。
1951年,北藩、苍翠区并入者兔建区称第七区公所。
1957年,隶者兔区公所。
1958年11月,从者兔区分出建立五一公社。
1961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底圩”,壮语:底—地方;圩—街场;意为赶集的地方,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普盆系壮语:普——村寨,盆——大凹函,因地处凹地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普龙系壮语:普——村寨;龙——大。因驻地普龙村,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壮语:叮——石;当——立,村旁的石头较多。因驻叮当村,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者戛系壮语:者——地方;戛——堵;意为堵在冲子口的村子。因驻者戛村,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壮语:石——地方,尧——鹞鸟,本村民风民俗纯朴、文化底蕴深厚。居住的地方鹞鸟多,驻石尧下寨。因驻石尧村,故名石尧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壮语:同——坝子;剪——急湾,因本村位居坝子河急湾处,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壮语:坝——地方;庄——松树,居住地地方松树多,故名。…[详细]
底圩竹筒茶是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底圩乡的特产。竹筒茶外形为竹筒形,内质紧密,具有茶芽嫩、白毫多、汤色黄绿、清彻明亮、香气浓郁、滋味鲜爽甘甜、回味悠长的特点。广南县底圩乡盛产茶叶,现有茶园面积1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