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大水井乡 | 隶属:罗平县 |
行政代码:530324201 | 代码前6位:530324 |
行政区域:云南省 |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
长途区号:0874 | 邮政编码:655800 |
车牌代码:云D | 行政级别:乡 |
辖区面积:约269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1.98万人 |
人口密度:约74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11个行政村 |
大水井乡因乡人民政府驻大水井村而得名。
基本介绍:
大水井乡位于罗平县城东南部,乡政府驻地距县城23公里。全乡辖12个村民委员会、135个自然村、166个村民小组,有6689户28487人(农业人口27532人,占96.6%;劳动力人口16615人,占60%);居住着汉、彝、布依、苗、白、哈尼、傣、壮等8种民族,少数民族占4.6%;国土面积269平方公里,耕地31655亩(水田6227亩,旱地25428亩,农民人均有耕地1.14亩)林地223279亩;乡境内矿产资源贫乏,工业发展缓慢,以农业为主,烤烟、油菜、生姜、玉米、水稻、畜牧业是主导产业。全乡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貌由高原山地、山间小盆地及少量山中河谷组成,最低海拔760米,最高海拔195
荣誉排行:
2021年3月,大水井乡入选2024年云南省卫生乡镇名单。
文化旅游:
遵奉上宪永禁碑位于罗平县大水井乡大撒召村中。碑坐西南向东北,青石质地,门楼式笔架形屋脊,施斗拱,碑由碑额和碑身两部分组成。通高2.8米、宽1.60米、厚0.14米。碑额高1.10米、宽1.6
历史沿革:
1949年,分属龙岗、八达2乡。
1952年,属第三区。
1963年,设大水井区。
1970年,为大水井公社。
1984年,改大水井区。
1988年6月,改大水井乡。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明代在村中打有一口大井,故名大水井。1949年属第三区八达乡;1951年属第三区自新乡;1953年属第二区大水井乡;1958年属金星公社为自新管理区;…[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49年属第三区八达乡;1951年分属第三区自新、十寨乡;1952年分属第二区自新、十寨、多依、革来乡;1953年分属第二区新寨、多依、革来乡;19…[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49年属第三区八达乡;1951年属第三区箐口乡;1952年属第二区糯下乡;1958年属金星公社糯下管理区;1960年属大水井公社糯下管理区;196…[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49年属第三区八达乡;1951年属第三区箐口乡;1952年属第二区箐口乡;1953年属第二区糯下乡;1958年属金星公社糯下管理区;1959年属大…[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辖区内一村名为“红藤箐”,取红箐两字。…[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49年属第三区八达乡;1951年属第三区箐口乡;1952年属第二区红箐乡;1958年属金星公社红箐管理区;1960年属大水井公社红箐管理区;196…[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2年,当地“金歹”与“箐补董”合并设乡,取两地名首字,得名金箐。…[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49年属第三区八达乡;1951年属第三区金箐乡;1952年属第二区金歹乡;1953年属第二区金箐乡;1958年属金箐公社金箐管理区;1960年属大…[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49年属第三区龙岗乡;1951年属第三区自新乡;1952年属第三区革来乡;1958年属革新公社革来管理区;1959年属革来公社革来管理区;1961…[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49年属第三区龙岗乡;1951年属第三区卫国乡;1952年属第二区卫国乡;1953年属第二区革来乡;1958年属革来公社革来管理区;1960年属革…[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49年属第三区龙岗乡;1951年属第三区卫国乡;1952年属第二区卫国乡;1953年属第二区革来乡;1958年属革新管理区;1959年属革新公社为…[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49年属第三区龙岗乡;1951年属第三区安吉乡;1952年属第二区炭山乡;1953年属第二区安吉乡;1958年属革新公社安吉管理区;1959年属革…[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