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坝溜镇 | 隶属:墨江县 |
行政代码:530822110 | 代码前6位:530822 |
行政区域:云南省 |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
长途区号:0879 | 邮政编码:654800 |
车牌代码:云J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269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1.51万人 |
人口密度:约56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9个行政村 |
坝溜镇系以原辖区内东沙乡的“坝溜”村取名(注:现属绿春县管辖)。“坝溜”系汉字译写的傣族地名,“坝”指场地,“溜”指攀枝花树,意为攀枝花多的场地。
基本介绍:
坝溜乡位于县境东南部,地处东经101。48’-102。03’、北纬22。59’-23。08’。海拔在620~2156米之间,面积269平方千米。清代属他郎善政里,民国21年(1932)属墨江县第六区,民国28年称坝溜乡。1949年改称坝溜区,1954年将老百、卧马、三楞、土堆、东沙、莫落、玛义7乡划归绿春县,1958年称坝溜公社,1966年划出那哈公社,1984年改称坝溜区,同时将千岗、巴豆、广丰、西岐划归泗南江区,1988年改称坝溜乡,系哈尼族、汉族等杂居。
坝溜乡是墨江茶叶主产区之一。乡人民政府驻地骂尼街,自民国以来一直是区(乡)公所及公社、乡政府驻地,距县城100千米。
荣誉排行:
2023年2月,坝溜镇被云南省爱卫办命名为2025年度云南省卫生乡镇。
历史沿革:
清代时期,属他郎善政里。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属墨江县第六区。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称坝溜乡。
1949年,改坝溜区。
1954年,老百、卧马、三楞、土堆、东沙、莫落、玛义7乡划归绿春县。
1958年,改坝溜公社。
1966年,划出那哈公社。
1984年,改坝溜区,千岗、巴豆、广丰、西岐划归泗南江区。
1988年,改坝溜乡。
2012年12月,坝溜乡撤乡设镇。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以辖区内老彭寨作村名,驻地骂尼街,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傣语地名,骂:寨;尼:红土。骂尼:意为红土寨。…[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先住户姓朱,故名老朱寨。清代属太郎善政里;1933年属墨江县第六区;1949年改称坝溜区老朱乡;1958年称坝溜公社老朱大队;1984年改称坝溜区老朱…[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先到此居住的住户原籍系墨江县城(联珠镇)人,故名为联珠村。…[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自然条件好,人们可以长住之意取名长寨。…[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村委会驻地出洞瑶家,故名。清代属太郎善政里;1932年属墨江县第六区;1949年称坝溜区出洞乡;1958年称坝溜公社出洞大队;1984年又改称坝溜区出…[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哈尼语地名,厄:水;尼:红;厄尼:意为洪水。因辖区内的厄尼村作村名。…[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哈尼语地名。哈布:竹子;孔:堆(丛);哈布孔:意为竹蓬寨。…[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辖区内大掌村作村名,村中地势较平整,故而得名大掌。…[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