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大文乡 | 隶属:双江县 |
行政代码:530925202 | 代码前6位:530925 |
行政区域:云南省 |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
长途区号:0883 | 邮政编码:677300 |
车牌代码:云S | 行政级别:乡 |
辖区面积:约324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1.26万人 |
人口密度:约39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1个行政村 |
因驻地大文村而得名。
" [基本情况] 大文乡是一个集“老、少、山、穷”为一体的特困山区农业乡。乡政府驻地距县城59公里,全乡国土面积324平方公里,辖11个村民委员会,89个自然村,119个村民小组,有拉祜族、布朗族等7种少数民族杂居,属云南省23个7种特有少数民族乡镇之一。曾因圈控(千信)起义,1999年8月被省政府认定为革命老区乡。澜沧江与小黑江在乡境内的东南部交汇,所以是“双江”的名称的和源地。年末全乡有农业人口4305户20549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0%。有耕地31902亩,其中:水田11717亩,旱地20185亩。农村经济总收入2579.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52元,粮食总产量达7684吨,
清咸丰元年(1851年),属勐勐土司管辖的圈控领地。
民国时期,属缅宁县4团保镇、双江县东区、德胜乡。
1950年12月,属第一区。
1959年,为太平联社。
1961年,为太平区。
1969年,称永革公社。
1972年,改称大文公社。
1984年,改大文区。
1988年,改大文乡。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由“大坟”谐音演化而来。村西北山上原坟原坟墓较多,得名“大坟山”,后雅化为“大文”。…[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忙蚌,傣语。忙,寨子;蚌,龙竹,意为有龙竹的寨子。因驻地大忙蚌,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1年设大梁子乡,属一区;1953年称邦歪乡;1959年称邦歪管理区,属新边疆公社——太平联社;1966年称大梁子乡,属太平区;1969年称永前大…[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邦驮,傣语。邦,地方;驮,汇合。意为两江汇合之地。因驻地邦驮,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南矮,系傣语音译的汉字地名。南,水;矮,土罐。意为用土罐装水的地方。因驻地大南矮,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3年从千信乡划分组,称忙冒乡,属一区;1959年称忙冒管理区,属新边疆公社太平联社;1961年称忙冒乡,属太平区,1969年称先红大队,属永革公…[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傣语。圈:土司制度下的行政单位(相当于现在乡级);控:澜沧江;意为澜沧江边的一个行政单位。…[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1年设户那乡,属一区;1959年称户那管理区,属新边疆公社—太平联社;1961年称户那乡,属太平区;1969年称永东大队,属永革公社;1972年…[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太平意为太平安定,村委会,故名。1959年称太平管理区,属新边疆公社—太平联社;1969年称永革大队,属永革公社;1985年撤销大队名称成立太平乡,属…[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1年清平乡,属一区;1959年改设清平管理区,属新边疆公社----太平联社;1961年称清平乡,属太平区;1969年称东风大队,属永革公社;19…[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63年由千信、太平划分组建,称邦烘乡,属一区;1969称红武大队,属永革公社;1972年称邦烘大队,属永革公社;1984年称邦烘乡,属大文区;19…[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