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铁楼藏族乡 | 隶属:文县 |
行政代码:621222200 | 代码前6位:621222 |
行政区域:甘肃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长途区号:0939 | 邮政编码:746000 |
车牌代码:甘K | 行政级别:乡 |
辖区面积:约324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7092人 |
人口密度:约22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6个行政村 |
铁楼藏族乡因乡政府驻铁楼村而得名。
铁楼藏族乡,是文县唯一的民族乡,也是陇南地区7个民族乡之一。位于文县西南部,白马河流域。东邻城关镇,南连上丹乡,西南接四川省平武县,西北与四川九寨沟县接壤,北靠石坊乡和石鸡坝乡。东西长31公里,南北宽25公里,面积324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7.8%,是全县面积最大的乡之一,在25个乡镇中名列第四,仅次于上丹、店坝、刘家坪乡。乡政府驻地铁楼村(又称铁楼寨),是文县四大边寨之一,距县城25公里,海拔1300米。
铁楼乡辖16个行政村(铁楼、景家坝、肖家山、下墩上、演武坪、新寨、旧寨、麦贡山、入贡山、小沟桥、石门沟、强曲、草河坝、李子坝、枕头坝、寨科桥),51个合作社,44个自然村,234
2024年3月,甘肃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铁楼藏族乡为2025年度甘肃省卫生乡镇(街道)。
2024年11月,国家民委公示第九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名单,铁楼藏族乡上榜。
1950年3月,属兴文区,设景家坝、旧寨、铁楼3乡。
1953年5月,仍属兴文区,设景家坝、魏家咀、演武坪、旧寨、铁楼5乡。
1955年6月,5乡合并演武坪、铁楼2乡。
1958年4月,成立公社,属城关公社,为铁楼大队。
1960年8月,城关公社析置铁楼公社。
1983年11月,铁楼公社改为铁楼藏族乡。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49年文县解放,1951年全县调整为6区46乡,属兴文区铁楼乡辖。1953年6月全县调整为9区70乡,仍属兴文区铁楼乡辖。1955年10月合并区、…[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该地居民大多姓景且沿坝而住,故名。1984年4月景家坝大队改为景家坝村,村下建合作社。1986年设立景家坝村村民委员会,所属合作社改称村民小组。…[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在明朝时期以姓氏和地势命名。1949年文县解放,1951年全县调整为6区46乡,属兴文区魏家嘴乡辖。1953年6月全县调整为9区70乡,仍属兴文区魏家…[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在唐朝时此地专为练兵演武而得名。1949年文县解放,1951年全县调整为6区46乡,属兴文区辖。1953年6月全县调整为9区70乡,属兴文区演武坪乡辖…[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在明朝时此地新建立古寨而得名。1949年文县解放,1951年全县调整为6区46乡,属兴文区辖。1953年6月全县调整为9区70乡,属兴文区辖。1955…[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查、洪武元年约1369年,此地以地理状况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在古代三国时期此地地产小麦,因上贡头人而得此名。…[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此地是最早形成的村寨而得名。1949年文县解放,1951年全县调整为6区46乡,属兴文区旧寨乡辖。1953年6月全县调整为9区70乡,仍属兴文区旧寨乡…[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三国时期谁要进住此山要给头人进贡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在唐朝时此地因上、下村民都经过小沟过桥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此地很早就有白马藏族居住,此地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以白马语音译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此地以地理环境命名,原从石门沟老大队分来。…[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此地掘出一炼铁炉,然后将原来的“黑虎寨”改为铁炉寨,明朝中期由于在村东头有一个三层高的八卦楼子,当时的官员认为铁炉寨名字太大,改为“铁楼”。…[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在唐朝时此地以地势地形而得名。1949年文县解放,1951年全县调整为6区46乡,属兴文区铁楼乡辖。1953年6月全县调整为9区70乡,仍属兴文区铁楼…[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该地居民大多居住在河坝边且此地草多故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地理状况,以白马藏语音译而得名。1949年文县解放,1951年全县调整为6区46乡,属兴文区铁楼乡辖。1953年6月全县调整为9区70乡,仍属兴文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