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太平镇 | 隶属:水富市 |
行政代码:530681102 | 代码前6位:530681 |
行政区域:云南省 |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
长途区号:0870 | 邮政编码:657800 |
车牌代码:云C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185.37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1.26万人 |
人口密度:约68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5个行政村 |
辖境地处山区和二半山区,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为祈求上苍保佑这方水土永远平安,先人将集镇(今太平集镇)取名太平甸。因太平甸得名太平。
基本介绍:
太平乡位于水富县城西南面,西连绥江县,东北与楼坝镇、云富镇相连,东以中滩溪及其上游小河为界与两碗乡毗邻,南与盐津县串丝乡接壤。乡境西南高,东北低,由东北海拔最低点542.5米向西南逐渐增高,最高地轿顶山海拔1986.4米,也是县境内海拔最高点。东北部、中部为二半山深丘陵区,西南部为山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雨量为1150毫米左右,年平均气温15.58摄氏度。
全乡境域185.37平方公里,境内有丰富的森林和矿产两大资源。有保护完整、尚待开发面积为77349亩的国家级森林公园——铜锣坝原始森林,森林覆盖率62.41%;矿产资源主要有煤和石灰岩,煤的蕴藏量达450万吨,石灰岩主要分布在盐井村,
荣誉排行:
2022年12月,云南省农业农村厅评定太平镇为2022年云南省绿美乡镇。
2020年11月,太平镇被授予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称号。
2014年7月,太平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历史沿革:
秦汉时,为僰人居地,属僰侯国(今宜宾)。
清宣统元年(1909年),设绥江县和太平甸镇公所,属绥江县。
民国元年(1912年),太平甸属绥江县第三区。
1950年,太平地域分属绥江县第三区(板栗区)和第四区(会仪区)。
1952年8月,绥江县成立第五区(太平区)。
1955年4月,第五区改名第四区。
1956年7月,绥江县各区改用地名命名,第四区改称太平区。
1958年10月,改为跃进公社。
1959年4月,改名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该集镇建一庙,称有皇殿,后来人们渴望天下太平,改称太平殿,以寺庙命名,得名太平。…[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此地曾有一古庙,庙内有一古楼,故而得名古楼。…[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此地民国时期一度兴办集市赶街,极为热闹,后来逐渐冷清,新中国成立后,重新复兴繁荣,得名复兴。…[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有人曾在此开盐厂凿有一井,故名盐井。1939年设为盐井镇;1947年更名为盐井乡;1958年更名为盐井管理区;1962年更名为盐井公社;1969年更…[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地处两条溪沟汇流的合口处,得名二溪。1950设立二溪乡;1958年更名为二溪管理区;1962年更名为二溪公社;1969年更名为二溪大队;1984年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