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茶房乡 | 隶属:云县 |
行政代码:530922203 | 代码前6位:530922 |
行政区域:云南省 |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
长途区号:0883 | 邮政编码:675800 |
车牌代码:云S | 行政级别:乡 |
辖区面积:约179.6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2.52万人 |
人口密度:约140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6个行政村 |
乡镇驻地在茶房村。从前柳姓人家在总路口开设茶铺,故名茶房。
基本介绍:
茶房乡位于县城的南部,东与涌宝乡相邻,南与大寨乡接壤,西与头道水乡及临沧县蚂蚁堆乡毗邻,北与晓街乡、爱华镇相连。乡政府驻地在大朝山公路32千米处附近,海拔1600米,距县城45千米。全乡总面积179.6平方千米,约26.94万亩。其中林地5.42万亩,村庄、道路4.54万亩,河流、库塘0.2万亩, 耕地3.0344万亩,茶园1.572万亩,荒芜地12.173万亩。全乡下辖16个村民委员会,即村头、文茂、黑树林、桥街、甸头山、黄沙河、大垭口、文乃、大河边、马街、茶房、南挖河、文雅、响水、大路边、南满,共169个自然村,210个村民小组。
荣誉排行:
2021年3月,茶房乡入选2020年云南省卫生乡镇名单。
历史沿革:
明万历二十五年(1598年)至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属大勐麻土司。
清末为威信里。
清宣统元年(1909年),属南区。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为第四区。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设茶房乡。
1950年4月,成立茶房区。
1950年7月,与大寨合并为第四区。
1955年,与晓街合并属第六区。
1956年,底建立茶房、桥街2乡。
1958年10月,撤乡合并成立茶房公社。
1959年2月—5月,与大寨合并成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从前柳姓人家在村路口开设茶铺而得名“茶房”。…[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村建在村头组的土地上,又位于几个村的上方。…[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文茂为”忙茂”的谐音系傣语,忙:寨子,茂:井,意为有水井的寨子。…[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村委会驻地在大梁子组,树林较多,旁边有一黑马塘,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村委会驻地在桥街街子,故名。1958年下半年,撤小乡,成立桥街大乡,1961年称桥街人民公社,1972年底属茶房人民公社,称桥街大队,1984年设区建…[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村委会驻地在马厂组居民点,因所属山系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地处黄沙河边,故名。1958年为黄沙河管理区,1961年改为黄沙河生产大队,1984年设区建乡改为黄沙河乡,1988年撤区建乡改黄沙河村公所,2000…[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地处最高处有一个明显的垭口。1961年称大丫口大队,1984年设区建乡后改为大丫口乡,1988年3月撤区建乡改为大丫口村公所,2000年村改委后改为大…[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文廼系傣语,文:寨子,迺:小,意为小寨子。后取迺”的谐音乃”。…[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村委会位于大寨河边。1961年为大河边大队,1984年设区建乡改为大河边乡,1988年撤区建乡改为大河边村公所,2000年村改委后改为大河边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借村委会下辖马街梁子命名。1961年称为马街大队,1962年改为马街人民公社,1972年又称为马街大队,1984年设区建乡改为马街乡,1988年撤区建…[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南挖河系傣语,南:水,挖:好,意为水好。…[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10月为大路边管理区,1961年4月为大路边大队,1984年3月设区建乡改为大路边乡,1988年3月撤区建乡改为路边村公所,2000年村改委…[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南满系傣语,南:水,满:桑树,意为有水有桑的地方。…[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文雅为忙牙”谐音系傣语,忙:寨子,牙:窝塘,意为窝塘寨。…[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10月成立人民公社,分为响水管理区,1961年称为响水大队,1962年8月撤销大队划为响水人民公社,1964年响水并为文雅人民公社,1968…[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