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白水洋镇
地名:白水洋镇 | 隶属:临海市 |
行政代码:331082106 | 代码前6位:331082 |
行政区域:浙江省 | 地理分区:华东地区 |
长途区号:0576 | 邮政编码:318000 |
车牌代码:浙J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217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60个行政村 |
大雷山之东有白水山,村坐落在大雷山东,其地一片平坦,当地人较大的平野为垟,通作洋得名。
荣誉排行:
2022年10月,2022年淘宝镇名单发布,白水洋镇上榜。
2024年10月,南京大学空间规划研究中心、阿里研究院联合发布2024年淘宝镇名单,白水洋镇榜上有名。
2024年9月,阿里研究院公布2024年淘宝镇,白水洋镇榜上有名。
2024年7月,全国爱卫会命名白水洋镇为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2019年10月,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榜单公布,白水洋镇位列第832名。
2014年7月,白水洋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基本介绍:
白水洋镇地处临海、天台、仙居三县市之交,是浙江省中心镇、临海西部的区域中心。G351国道、台金高速贯穿镇区,杭绍台高速在镇区设有双港道口,交通便捷。全镇区域面积217平方公里,人口10.46万,下辖3个办事处,60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当地山水灵秀,历史悠久,具有良好的生态条件和深厚的人文底蕴,历来是临海西部的经济、文化、商贸中心。中国实验生物学奠基人朱洗先生就诞生在这里。
白水洋不仅农产品有特色,民间艺术、传统小吃、农家乐休闲旅游也颇具特色。比如,“黄沙狮子”,将武术与民间舞蹈融合在一起,喜庆吉祥,惊险刺激。白水洋豆腐、馒头、“十四日”等传统小吃风味独特、名声远扬。安基山滑翔伞基地、丁公
文化旅游:
王士性墓位于临海市白水洋镇,年代为明。王士性墓位于临海市白水洋镇水晶坦村后门山半山坡,当地人俗称为黄金坟。系明代古墓葬,墓西南向,地表以上早毁,惟墓茔依稀可辨,民国旧立“大中丞王公士性之墓”
历史沿革:
宋时属太平乡若溪里、兴国乡部分;元时属五十四都、五十五都、五十六都、五十七都、五十八都、五十九都;清时属太平乡白水洋庄、双楼庄、下尤庄、店前庄、界岭庄,兴国乡黄檀庄;光绪三十四年(1908)属第九区白箬乡、保中乡及第十区黄坦乡;民国时为双港区下白水洋乡、保和乡、保中乡、黄坦乡;1950年属双港区双港、白水洋、界岭、祥里、象坎、后禄、环溪、上施、上官、上宅杨岙、赤峰、黄坦、上峰、龙泉、保中等16个乡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驻地村命名。社区驻地村黄沙自然村。2003年以高山移民为主建立黄沙社区,2005年和尚往村、栗树园村、半岭村、大平洪并入黄沙社区。…[详细]
白水洋镇是浙江省中心镇,临海市的西部重镇。临海位于浙江省沿海中部,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浙江省小康县市和中国无核蜜桔之乡,白水洋镇地处临海、天台、仙居…[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村与仙居县下各村仅一溪之隔,过溪必乘渡,村民姓罗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村东面靠大山得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称东山村,1958年为白水洋管理区东山生产队,1961年建立东山大队,属白水洋人民公社,1984年3改称东山村…[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村旁瓜山曾是靠船的埠头得名。建国初称为埠头村,1958年为白水洋管理区埠头生产队,1961年建立埠头大队,1984年改称埠头村;1992年撤区扩镇并…[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位于象坎村的西面得名,与东村相对。建国初称西村;1958年为白水洋镇管理区西村生产队;1961年建立西村大队,属白水洋人民公社;1984年3月改称…[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位于象坎村的东面得名,与西村相对。与西村合称象坎。…[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后面有上峰山得名。建国初为上峰乡上峰村;1955年成立上峰合作社;1956年并入白水洋乡;1958年为上峰管理区上峰生产队;1961年建立上峰大队…[详细]
后谢村是白水洋镇白水洋办事处的一个行政村,该村自然环境优越,山清水秀,风光旖旎,村庄四周绿树成荫,村间桔香弥漫,令人心旷神怡。2009年初,我村积极投…[详细]
区划代码:~24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后有山,名黄山,形似卧龙,村位于在龙头处,村民以王姓为多得名。…[详细]
临海市白水洋镇桥头蔡村位于临海市西部重镇白水洋的双港乡,耕地面积472,山林面积2722亩,全村现有人口1028人,362户,党员14人,老中青合理发…[详细]
区划代码:~28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边两支溪水缠绕,淤积成洋,原名“垫缠”,由于难写,逐渐演变成店前;又作垫廛,据《垫廛朱氏宗谱》载,朱氏先祖南宋宁宗期间镇东将军朱仲集遭受奸臣迫害,…[详细]
区划代码:~28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住户和店前村同祖宗,分居在店前村的西边垟上得名。…[详细]
白水洋镇前塘村是白水洋辖区下的一个行政村,该村自然环境优越,山清水秀,风光旖旎,村庄四周绿树成荫,村间桔香弥漫,令人心旷神怡。我村积极投入到园林村的创…[详细]
区划代码:~3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黄溪李氏原聚居上宅地方,后人口增多,一部分向地势稍低处移居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3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原祖先有七个兄弟,居住在邻村上宅,后第三个兄弟分居此地得名。…[详细]
八村村位于临海市西北部,是一个山区乡村,森林覆盖率达81%,生态环境优美,景色秀丽。全村共有农业人口1120人,设党支部1个、党员16名,村民小组20…[详细]
区划代码:~32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原梅氏聚居,后梅氏发展,分居村北的称里梅村。…[详细]
区划代码:~35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岩门、路岙、东泽三村统一得名。2006年行政村调整时由岩门、路岙、东泽合并更名为三统。…[详细]
区划代码:~35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曾住着一家姓丁的老年夫妇,家境富裕,两老行善,出谷千箩,建造吉祥寺,“丁公丁婆,出谷千箩”之语流传至今,为纪念丁氏善人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35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传说,过去曾出过状元,故名为状元村,后演变为上元地。…[详细]
区划代码:~35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三村均位于永安溪沿线得名。塘头朱村建国初为上峰乡塘头朱村,1955年成立塘头朱合作社,1956年并入白水洋乡,1958年为上峰管理区塘头朱生产队,1…[详细]
区划代码:~35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千秧是蒋岙村的标志性地名,千秧古民居在白水洋镇有很高的知名度,因当地方言翠央、千秧谐音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36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施姓人先居于此得名。建国初为上施乡上施村;1956年为上施农业社;1958年为上官管理区上施生产队;1961年建立上施大队,属白水洋人民公社;198…[详细]
区划代码:~36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西官、渭溪、大岩三村合并,均位于渭溪沿线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36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相传在明朝时候,村内有官员名叫马人仲,为人正派,爱管不平之事,后被撤职回家。周边村的地痞流氓获知马人仲当大官回家,家里肯定富甲一方,常常要找他“敲竹杠…[详细]
区划代码:~36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东有双港水、大岙水经过,村西临海至黄坦公路经过。相北宋真宗时,该地有张姓官员建有楼房二座,得到真宗的题额,双楼之名始于此。…[详细]
区划代码:~36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由后禄、下洋两个行政村合并,意为“高官厚禄”。…[详细]
区划代码:~36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安桥、安头、岙口等三村为乐安古道的沿道三村,现三村合并取名为乐安村。…[详细]
区划代码:~36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村位于店前村下游,村庄的四周都是大片的田垟。…[详细]
区划代码:~36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环溪口、划溪两个行政村合并,各取村名两字重叠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36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末清初,李姓人曾先居住,时称村界李。后詹姓人亦移居于此,詹、李两姓之间以路为界,路有小岭。…[详细]
区划代码:~36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黄溪李氏聚居该地,后由于人口发展,分居两村,村坐落西北面俗称上方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37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由原高庄田、黄家山、陈家山三个行政村合并而成,因三村同位于赤峰山上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37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由溪岸林、塘田王两个行政村合并,各取原行政村村名一字合成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37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庄距离安基山滑翔伞基地不远,考虑滑翔伞降落坪的整体性将曹山、后寥两个行政村合并,取名新曹山,寓意两村合并能带来更好的新发展。…[详细]
区划代码:~37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两村倚靠原黄坦三十六景之一“凤凰展翅”的凤凰山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37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庄坐落于龙泉山坑流水出口处得名。建国初为后禄乡坑口村;1958年为双楼管理区坑口生产队;20世纪60年代时,坑口村、白水下村、后山林村组成坑口大队…[详细]
区划代码:~37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说旧时村里祠堂有口古井,井水清冽甘甜,可直接饮用或做蚕丝用水,因做蚕丝用水的水质要求很高,周边人民都过来打水做蚕丝,村民相互转告都说在墙里提来的,故…[详细]
区划代码:~37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村里面有一座谢陆将军殿,处在溪水旁边,所以得名殿溪村,后谐音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37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殿前陈村、白水下村、湖东村三村合并,取名长安村,有长寿安康之意。…[详细]
区划代码:~37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由下杨岙、前园、坦南、坦头路四个行政村合并,因四村原本民间统称叫杨岙,合并时谐音取名为新垟岙村。…[详细]
区划代码:~37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由原新塘、前洋、荷莲地三个行政村合并,三村合建有紫龙桥水库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38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临海县志》记载:“双溪,在县西55里。”据清代中期,山下、大园等村民迁居至此,地处环溪和塘头溪两溪汇合处,故名双溪。又因与县城可以通航,故“溪”又…[详细]
区划代码:~38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由原上蔡、田洋胡、新江三个行政村合并,各取三村一字合成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38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由原龙里、大泛、洋高山、戴棋四个行政村合并,因四村均位于黄南古道边上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38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四个村人口户数大致相同,地处天台与临海交界,取天临二字,又因山林面积较多,临、林谐音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38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位于黄坦盆地中心处,周围一片平坦得名。建国初为黄坦乡第四村;1958年为黄坦管理区黄坦洋生产队;1961年建立黄坦洋大队,属黄坦人民公社;1984年3…[详细]
区划代码:~38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双港溪以西的地域,当地人称大港岸,故山岙、前店两个行政村合并后新村为大港村。…[详细]
区划代码:~38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相传早年村东有口井,井旁住着翁姓老人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38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周围有高低不平的岩石,村民造屋均需开岩平基,村民又姓王,故村名岩头王。…[详细]
区划代码:~38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本着新时代、新农村的发展理念,又因两村均有庄字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38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西面有个井泉,终年不涸,相传有龙居此中,故名龙泉,村亦以此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39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取两村合并、相互合作、共同发展的寓意。2018年行政村调整时,由大平裘、杨树孔两个行政村合并更名为相合。…[详细]
区划代码:~39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永安溪从仙居流下,在村西分两支,又在村东汇合,旧时过往行人及船只为祈求平安过河,经常在此地界“摆斋”宴请河神,因地势相对开阔,故名斋坦。…[详细]
区划代码:~39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果山和凉棚基中间有溪名清水坑,是进入黄坦的必经之地,知名度高,故两村合并后以溪坑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39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四村村相连,且有上千亩成片桃树,且属白水洋镇桃花源景区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39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三村青山环绕,天蓝水清,又取三村名中“山”“庄”二字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39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位于玉屏山下得名。建国初属保中乡山下村;1956年属双港乡,并入双港高级社;1958年为双港管理区山下生产队;1961年建立山下大队,属双港人民公社…[详细]
区划代码:~39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由原水晶坦、通济堂、水对郑三个行政村合并,因三村民国期间同属保宁乡,现三村合并取名为保宁村。…[详细]
区划代码:~39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此村原称下园李村,后有一人迁居于此,在附近教书,生有七子,村庄发展很快,改村名为大园。…[详细]
区划代码:~50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大雷山林场生活区是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白水洋镇下辖的林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