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珊瑚沙社区 | 隶属:转塘街道 |
行政代码:330106010002 | 代码前6位:330106 |
行政区域:浙江省 | 地理分区:华东地区 |
长途区号:0571 | 邮政编码:310000 |
城乡分类:主城区 | 分类代码:111 |
车牌代码:浙A | 行政级别:社区 |
因19世纪中叶,钱塘江潮水带来的大量泥沙堆积成沙洲,并与麦岭沙,龙王沙接壤,乡民围垦后取名樟树沙。后沙滩续向江心延伸,形成状如刀形之沙洲,乡民将其围垦,以形状称其为""大刀沙"",新中国成立初名为珊瑚沙。
珊瑚沙社区党建工作紧紧围绕“三个突出、一个构建”(突出社区特色、突出为民办事、突出自身建设、构建文明和谐新型社区)的工作思路,不断强化措施,促进社区各项事业快速发展,获得了浙江省老龄工作规范化社区、浙江省社区示范档案室、杭州市卫生社区、杭州市科普文明示范社区、杭州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精品型等一些荣誉,也得到了上级的肯定。
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精品型等一些荣誉,也得到了上级的肯定。
一是强化党员队伍建设,激发工作活力。珊瑚沙社区是杭州市第二批撤村建居的新社区。社区党委下设二个党支部,共有在册党员78名。社区党委积极组织党员集中学习,要求全体党员以学促干、统一思想,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社区党委的战斗堡垒作用明显加强,党员党性观念和先锋模
"因19世纪中叶,钱塘江潮水带来的大量泥沙堆积成沙洲,并与麦岭沙,龙王沙接壤,乡民围垦后取名樟树沙。
后沙滩续向江心延伸,形成状如刀形之沙洲,乡民将其围垦,以形状称其为""大刀沙"",新中国成立初名为珊瑚沙。
1958年改为珊瑚沙农场,后与梅家坞、梵村、徐村、合并为西湖公社十月大队。
1960年从十月大队分出,复为珊瑚沙农场。
1969年划入西湖公社,是该公社唯一一个以种植水稻为主的生产大队。
1984年名
珊瑚沙社区附近有杭州西湖、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浙江省博物馆、宋城、中国丝绸博物馆、浙江美术馆等旅游景点,有西湖莼菜、西湖龙井、幸福双、栗子冬菇、西湖藕粉、西湖醋鱼等特产,有西湖绸伞制作技艺、西湖传说、蒋村柿产品传统加工技艺、端午节(蒋村龙舟胜会)、九曲红梅红茶制作技艺、杭州雕版印刷技艺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