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海棠溪街道 | 隶属:南岸区 |
行政代码:500108004 | 代码前6位:500108 |
行政区域:重庆市 |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
长途区号:023 | 邮政编码:400000 |
车牌代码:渝A | 行政级别:街道 |
辖区面积:约11.6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12.64万人 |
人口密度:约10897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1个社区 |
海棠溪街曾有发源于南山北坡小溪一条,溪边多海棠而得名;另一种说法是因盛夏洪流大江灌溪中,三五之夕,月光激射,江波喷发似朵朵海棠状而得名。
海棠溪街道位于重庆市南岸区中西部,长江南岸,距区政府1.5千米。辖海新街、敦厚街、海棠晓月、罗家 坝、四海、四公里、学府路7个社区。川黔公路、南坪至弹子石公路过境。巴渝十二景之一的“海棠烟雨”在辖区内,现为“海棠园”。1954年建海棠溪街道。1997年,面积4.1平方千米,人口3.4万,辖以序数命名的14个居委会。该街道切实抓好商业企业发展,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建设,形成核心产业基地,着力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进而推动城镇化、城乡一体化进程,增加居民收入,着力抓好美化绿化净化,改善街道环境,改变街道面貌。带动全街道持续快速发展。在统筹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
民国十八年(1929年)以前,属巴县管辖。
民国十八年(1929年),设海棠坊。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统编为重庆市第十二坊。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2月,与海棠乡合并为海棠联保。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6月,海棠联保改为海棠镇。
1950年成立海棠溪公安派出所,1953年7月,成立海棠溪街道。
1958年南坪街道并入,1960年3月,海棠溪街道改为海棠溪城市公社。
1962年9月,撤销公社,恢复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因地处海棠溪街道境内,且有一海新街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002,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因境内有一敦厚街而得名。敦厚街社区居民委员会设立于2001年11月,设立后便得此名,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003,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因境内有一海棠晓月小区而得名。海棠晓月社区居民委员会设立于2003年8月,设立后便得此名,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004,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因境内有老地名罗家坝而得名。罗家坝社区居民委员会设立于2000年12月,设立后便得此名,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005,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因境内有一四海路而得名。四海社区居民委员会设立于1999年3月,设立后便得此名,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006,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因境内有一四公里街而得名。1981年6月在四公里地区增设第十三、十四段居民委员会,2000年3月,十三段改为四公里社区居民委员会,一直沿用此名。…[详细]
区划代码:~007,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因境内有一学府大道而得名。学府路社区居民委员会设立于2001年12月,设立后便得此名,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008,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因境内有一学苑小区而得名。学苑社区居民委员会设立于2010年3月,设立后便得此名,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009,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因海棠烟雨之景得名。烟雨堡社区居民委员会设立于2010年3月,设立后便得此名,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010,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因境内有一南山道小区得名。南山道社区居民委员会设立于2024年5月,设立后便得此名,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011,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御泰社区是重庆市南岸区海棠溪街道下辖的社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