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迎龙镇 | 隶属:南岸区 |
行政代码:500108107 | 代码前6位:500108 |
行政区域:重庆市 |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
长途区号:023 | 邮政编码:400000 |
车牌代码:渝A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45.72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1.79万人 |
人口密度:约392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11个行政村 |
迎龙镇因境内有古庙迎龙寺而得名。
重庆市南岸区辖镇。1930年建迎龙乡,1958年改公社,1982年复置乡,1993年建镇。位于区境东北部,距区府南坪14公里。面积45.72平方公里,人口2.1万。南泉至木洞等公路穿境而过,长江流经北部边缘。辖三湾、简家边、双庙、马颈、大平、接龙、四平、石岩、荀家嘴、八角山、武堂、北斗、冲口、通基坡、石梯子、龙顶、清油洞、双谷、鹏云19个村委员和迎龙正街1个居委会。企业以建材、建筑、安装、化工、饮食服务等业为主。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兼产蚕茧、蘑菇、生猪等。
2024年9月,迎龙镇被认定为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镇。
2024年1月,迎龙镇被认定为重庆市乡村治理体示范村镇。
2024年7月,迎龙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2024年12月,迎龙镇上榜第三届全国文明村镇名单。
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境域分属巴县节里一、二甲;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设迎龙场。
民国十八年(1929年),改称迎龙里。
民国十九年(1930年),迎龙里改建迎龙乡。
1958年9月,迎龙乡改为迎龙公社。
1982年1月,由迎龙公社改为迎龙乡。
1993年1月,由迎龙乡改为迎龙镇。
1995年2月,由巴县划归南岸区管辖。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境内老街有一庙宇,修建时庙宇的门开错了,当地居民称之为开倒了而得名倒座庙。…[详细]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蹇姓家族居于此地,而且位置处于迎龙镇最外沿,群众习惯称呼,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该地有7个小山头,酷似北斗七星,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境内有两个山谷,故名。1949年成立迎龙乡双谷高级合作社,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改名为双谷大队,1983年后更名为双谷村,设立村民委员会,并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境村里盛产清油,且辖区内有一大洞,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境内设有武堂庙,故名。1949年后取名永平村,1953年乡区划调整改名为石岗村,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改为石岗大队,1986年更名为武堂村,设立村民…[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苟姓家族居于此地,而且位置处于此地最外沿处,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境内一小山顶上有一龙井庙,故名。1996年,由龙顶村和石岩村合并更名为龙顶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自今。…[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境内有老地名石梯子,故名。1997年由石梯子村、通基坡村合并成立石梯子村民委员会,设立后便得此名,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境内有一很大的草坪,故名。大坪村村民委员会设立于2005年12月,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此地地形似马的颈项,故名。马颈村村民委员会自2005年12月设立后便得此名,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辖区四周地势较平,故名。四坪村村民委员会设立于2010年,设立后便得此名,沿用至今。…[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