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包家镇 | 隶属:垫江县 |
行政代码:500231116 | 代码前6位:500231 |
行政区域:重庆市 |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
长途区号:023 | 邮政编码:408300 |
车牌代码:渝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42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9990人 |
人口密度:约238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6个行政村 |
包家镇因包姓人家于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在境内修建包爷庙(后称包家庙)而得名。
包家镇位于垫江县西南端,距县城37公里,幅员面积42平方公里,辖6村1居委,48个村(居)民小组,总人口23229人。
包家镇交通便利,澄沈路、包兴路贯穿全境,村村通水泥路,社社通公路。水资源丰富,大沙河、龙溪河穿境而过,南部紧邻长寿湖,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非常适宜农作物生产。目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初显成效,规模种植了万亩柑橘和万亩蔬菜,并依托长寿湖湿地保护区、万亩橘海开发集观光、休闲、餐饮于一体的“湖畔橘海生态观光旅游产业带”,现代农业发展形式喜人。工业初具规模,包家岔路口至场镇公路沿线拥有2家保温材料厂、3家榨菜加工厂、1家纸管厂、1家砖厂等企业,形成了集食品加工、建材生产、纸制品
春秋时期,属巴国。
秦汉时期,属巴郡。
明代,属涪州。
清康熙年间,名包家庙,属涪州白石里;光绪四年(1878年),属涪州正北区;宣统二年(1910年),名包家场,属涪州第四区。
民国二十年(1931年),置包家乡,驻包家场,属涪陵县第五区。
1953年3月,由涪陵划归垫江县,属第十区。
1955年1月,属鹤游区。
1958年6月,包家乡改为包家公社。
1983年3月,包家公社改为包家乡。
2007年7月,包家乡改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其境内一部分为原小山村所有,且位于包家镇境内,取包谐音,故得名“宝山”。…[详细]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此地有山坡,人们习惯称之为小山坡,故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此地旧时有甄氏族人聚居的山坡和金氏族人修建的石桥,故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取希望人民安居乐业之意,故名。1951年设立安乐村,1961年改为安乐大队,1984年改为安乐村,建立安乐村村民委员会,2001年撤销原安乐村、万里村…[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此地早年间山上修建有一求雨台,故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此地原有一座小土地庙,人们习惯称之为土主庙,故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此地有一河滩,形如在陆地上放置的一支羽箭,故得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