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钱塘镇 | 隶属:合川区 |
行政代码:500117120 | 代码前6位:500117 |
行政区域:重庆市 |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
长途区号:023 | 邮政编码:401520 |
车牌代码:渝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134.15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5.13万人 |
人口密度:约382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3个社区、24个行政村 |
钱塘镇因地处低洼,型如圆圈,俗名“圆凼子”;后生意兴隆,当地人为图吉祥,将“圆”改为“钱”、“凼”改为“塘”,得名钱塘。
钱塘镇地处合川市北部,是典型的农业大镇和商贸重镇,进入了重庆市“百镇工程”,是合川市规划建设的三个小城市之一。全镇幅员面积134.15平方公里,辖36个村,4个居委会,总人口92898人,城镇常驻人口18000人。2004年,全镇地区生产总值42100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40元。2004年全镇获合川市综合目标考核一等奖。
钱塘镇牢固树立“工业支撑”和“无工不富”的观念,按照“立足镇情、优化条件、万众一心、实现突破”的总体要求,引进了金丰工贸有限公司等4户中小企业,合同资金4500万元,实际到位资金2890万元;大力扶持农产品加工、木材、家具、印刷、运输、供水等传统优势乡镇企业
2024年11月,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命名钱塘镇为第十二批重庆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街道)。
2024年7月,钱塘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明代,钱塘镇一带置圆凼子场,属合州。
清雍正六年(1728年),设立钱塘镇,属合州明月里;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属合州金沙乡。
民国十五年(1926年),设钱塘乡,属合川县第五区。
民国二十年(1931年),改为钱塘镇。
民国三十年(1941年),改为钱塘乡,属合川县第三区。
1953年3月,划钱塘乡街村设钱塘镇。
1956年2月,钱塘镇并入钱塘乡。
1958年9月,改钱塘乡为钱塘公社。
1983年12月
区划代码:~002,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相传当地的嘉陵江岸沱湾处,盛产沙金,故名金子沱。…[详细]
区划代码:~003,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相传古时有一溪(现五家河),溪边有一观音阁、“溪水留至此处潴积而圆作弓形,与钱塘相抱”形成一水凼,故名圆凼子。…[详细]
区划代码:~004,城乡分类代码:123,为特殊区域。
会龙社区是重庆市合川区钱塘镇下辖的社区。…[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传100多年前,现在的玉珠村党群服务中心是一个道观,名叫“玉皇观”。在道观的门口有一棵10个成人都围不过来的大黄角树,树下有个龙蛇洞,生长着桶口粗的…[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其境内有一山岩,形状似猫,得名猫儿岩。…[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传很久以前该村5、6社住着九条龙和凤凰,其中一条龙正身上修建了一个座寺庙名叫“龙凤寺”,村落也因此取名龙凤寺村,后更名为“凤寺村”。…[详细]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境内有一座明清时期的长安寺得名。公元1368年,明朝政府建立,始设圆凼子场(现在的钱塘),1644年清朝沿用明代建制,仍称圆凼子场。长安村明清两代均…[详细]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境内有一林庄寺而得名。已毁。该村1950年为三村,1955年林庄初级社,1958年为三管理区,1962年为三大队,1981年为林庄大队,1983年更…[详细]
区划代码:~22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小泥村境内有一条溪河叫小泥溪,故名。该村原为泥溪乡4保,1950年为三村,1962年为二大队,1983年为小泥村,2001年与大山村合并为小泥村,沿…[详细]
区划代码:~228,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境内大油山而得名。据说大油境内有个小洞,庙里的和尚去小洞接的油只够照明,后来和尚把洞打大些来接油,故而得名大油村。…[详细]
区划代码:~22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此处建了一个水库叫陶湾水库,村名也改名为陶湾村。…[详细]
区划代码:~230,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原来一位大地主修的住房,全部用的大木头做柱头,叫大柱院子,大柱村也由此而来。…[详细]
区划代码:~23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本村地处嘉陵江边,在此处,江水向西方倒流,取名西游,村以此为名。…[详细]
区划代码:~23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境内有尚未命名为文化古迹25处,坐落在嘉陵江边,以佛堂坪最为出名而得名湖塘村。…[详细]
区划代码:~23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境内有一座火矢观,故名。该村原为金子乡十四保,1950年改为十四村,1965年为瓦窑初级社,1958年为十四管理区,1961年为十四大队,1981年…[详细]
区划代码:~23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叫凤凰村,因合川区重名较多,重改名米口村。米口村三面环嘉陵江,其中有片滩涂叫米口子,非常壮观,后因此取名米口村。…[详细]
区划代码:~236,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清末明初,本村有一地名为“学堂坂”,开明人士又在此创办学堂一所,大家就把此地取名为“学堂村”。…[详细]
区划代码:~237,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民国时期,本地有一座寺庙名为空顶寺,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3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石礅村8组与5组有座10米长的石桥,因此得名平桥村,后来合川市统一命名时,因传说平桥村有遥遥相对的两块奇石,一块状如石锤,一块状如石鼓。当地俗语有云:…[详细]
区划代码:~23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境内有一座广贤寺,取广纳贤士之义,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4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现在村委会所在地原来叫郭家石坝,因为石坝子口下有个堰口,村民常年叫做郭家堰口,后来叫做郭堰村。…[详细]
区划代码:~24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解放前村内有座山,山上种有枣子树且有个寺庙,名枣峰寺,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4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境内原有一梨子园,有一棵很大的梨子树而得名,已毁。…[详细]
区划代码:~243,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原村办公室设在高家石坝大院子而取名为高石村。…[详细]
区划代码:~244,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解放前泥溪乡熊家有一块会发光的大坝子,取名熊家灰坝,已毁。…[详细]
区划代码:~24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在古时,因该地出了三个状元,于是得名三元铺。…[详细]
区划代码:~24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相传古时候修了一座十二殿的庙子,取名龙殿庙,龙殿村也由此而来。…[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