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小沔镇 | 隶属:合川区 |
行政代码:500117116 | 代码前6位:500117 |
行政区域:重庆市 |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
长途区号:023 | 邮政编码:401520 |
车牌代码:渝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57.81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1.78万人 |
人口密度:约308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10个行政村 |
小沔镇原名小里,当地文人借用古诗“沔彼流水,朝宗于海”之说,将“里”字改为“沔”字。
小沔镇地处渠江东岸,华蓥山麓以西的深丘地带,东邻黄土、三汇,南接狮滩,西与官渡、涞滩隔江相望,北与渭溪紧密相连。全镇幅员面积57.8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807.2公顷,林地1758.67公顷,森林覆盖率38.6%。镇辖12个村、2个社区居委会。镇有市直属中学一所,在校生3000余人;完全小学4所,在校生1700余人;重庆市示范文化站1个;中心医院1个,床位36个,医务人员52人。全镇总人口3186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111人,人口密度为 551人平方公里,计划生育率为95.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43‰。
2004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1.31亿元,同比增长11%;全年粮食总产
明朝时期,始建小里场。
清光绪二十年(1897年),小里场改名小溪场。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属合州沔汇乡。
民国二十年(1931年),设立小沔镇,属合川县第三区。
民国三十年(1941年),改小沔镇为小沔乡。
1953年3月,由小沔乡析设小沔镇。
1958年9月,小沔乡、小沔镇、大沔乡合并成立小沔公社。
1962年8月,由小沔公社析设大沔公社。
1965年5月,小沔公社析设小沔镇。
1983年12月,改小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明代时期该地名为小里场,是重要的商贸集散地及交易区,货运码头发达,后得名“小里厂”。…[详细]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在境内的土地上有一个很大的石头,形似一个鼎罐,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境内有一天然石洞,洞里泉水含硝,故名硝洞。…[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该地境有修建有一座寺庙名盛泉寺,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该地原有一山沟,周围有许多梭罗树,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境内有一山丘,因其地势平坦,当地称为横梁。…[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该地境内原李姓村民较多,故名李家湾大院子。…[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该地一处生长了许多斑竹,故名斑竹林。原属八角乡,1952年取名为斑竹大队,1993年更名为斑竹村,2001年由斜石村和斑竹村合并为斑竹村,2009年…[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境内有一口大水井,附近村民都在此取水,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原金银村和土城村合并,各取一字,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内猴儿山上石头形状奇异,形似犄角,后人称为道角。…[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