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龙山街道 | 隶属:福清市 |
行政代码:350181003 | 代码前6位:350181 |
行政区域:福建省 | 地理分区:华东地区 |
长途区号:0591 | 邮政编码:350000 |
车牌代码:闽A | 行政级别:街道 |
辖区面积:约34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7.19万人 |
人口密度:约2115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7个社区、13个行政村 |
龙山街道是以区内拥有省级的健身、休闲场所——龙山公园而命名,故名。
龙山街道,于2006年12月30日正式揭牌成立,是以区内拥有“龙山公园”而命名。龙山街道的成立是福清市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产物,是福清市社区建设日趋规范发展的要求,也是福清市深化村转居战略,优化资源配置,缓解人地矛盾的有效措施。街道办事处的成立必将对推动福清市城市化进程,加快小康社会建设步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面积34平方公里,东至海口镇弥勒岩,南至龙江北岸,西至东门路,北至元华路,京厦铁路穿越南北,交通十分便利。
-
行政区划
街道共有人口56457人,下辖17个村(社区),分别由原融城街道的瑞亭、瑞云、融东、东皋4个社区,原音西镇的龙东、玉峰、东刘、玉塘、倪埔5个村,原海口镇的
2024年6月,环境保护部授予龙山街道2012—2024年度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
文化旅游:
中共福清县委机关里美村驻地旧址位于福清市龙山街道里美村俞兆恒故居。1947年4月,龙高武装暴-动-夭折后,福清革命力量受到严重摧残。1948年初,在战斗中负伤的闽中游击队福请中队队长俞洪庆,
解放福清战斗地旧址主要有瑞云塔和利桥。瑞云塔位于福建省福清市融城镇利桥北岸,利桥位于福建省福清市龙山街道。1930年,中共福清党(团)支部成立,在瑞云塔开了一次支部会议,讨论吸收思想进步的青
福清革命烈士陵园位于龙山街道瑞云塔附近。自土地革命战争开始,福清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英勇的革命斗争。许多优秀儿女受尽折磨、宁死不屈、慷慨就义,创造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1949
瑞云塔位于福清市融城东南龙首桥头,由叶向高之子、符丞叶成学与知县凌汉聊募捐鸠工,名匠李邦达负责设计施工,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兴建,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竣工。传说卜基之日,五色云
黄阁重纶枋是叶向高后裔为纪念叶向高两次入阁主政,于明崇祯元年(西元1628年)建成的。全坊由一色黛青色花岗岩构成,仿木楼阁式重檐四坡顶。通高10.07米、面阔四柱三间约11米,进深三柱两间约
龙山街道于2005年12月14日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2006年12月30日期正式揭牌成立。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以瑞云塔名为名。1979年从融城街道办事处瑞亭村拆分出来,成立瑞云居委会,2005年12月属龙山街道。…[详细]
区划代码:~002,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大部分居民居住在东皋山。故取名东皋社区。…[详细]
区划代码:~003,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因原属融城镇东部,于1997年5月成立新居时。故取名融东。…[详细]
区划代码:~004,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村有一个玉亭,瑞云塔,各取一字。宋属长东乡文兴里有东堂境,龙江境,龙津境,儒林境。清宣统二年(1910年)属长东乡,1943年分11甲设后山顶保,利桥…[详细]
区划代码:~005,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因社区位于明越花园小区而得名。2024年1月4日,经福清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融政综[2015]2号)。…[详细]
区划代码:~006,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因社区属于龙山街道,新兴、寓意万象更新,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007,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社区驻三福龙景小区,故名。2024年6月8日,经福清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融政综[2017]198号)。…[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原村舍为一片海、刘氏祖先刘亦心出船经过,听见鸡角岭有鸡叫声,而没人居住,于是就在山麓塔楼居住,又因村位于东门以东,故称东楼,谐音定今名。…[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覆船山、障县东北,形似游龙,村置山之东,故称龙山境,前南、西墩、后庄位于大王庙东侧,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宋元间,为张氏居住,分上张、下张。明末倭寇入侵几乎被灭,有兄弟二人做客外婆家,逃过此劫,后回家发祥其今。清道光十三年后陆续有姚氏祖先从莆田绍溪、俞氏祖…[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元末玉塘吴氏一世祖元益公由莆田黄石莲塘迁居玉塘,不忘黄石莲塘之本始,由“黄石”、“莲塘”各选其后一字合成“石塘”为村名。至十世孙从义(时任清四川布政)…[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因此处四面环水,倪氏先人在此开发。宋属长东乡文兴里有兴福境,明属东隅文兴里1图,清宣统二年(1910年)属文兴乡,1943年属融城镇化浦保有6甲,19…[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寓意”祥瑞、丰收“,故得名。宋属感德乡新安里有常丰境。明属西隅新安里4图。清宣统二年(1910年)属海口镇,1943年属海口镇元龙乡塘头保为1甲。19…[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唐宋时期,村前原本是一片海滩,到了明朝期间,经过人工填海造地,村前形成一个大池塘,因村庄在池塘之头,故取名塘头。…[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取北厝、下店两自然村各一字,合称为村名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原海口港潮水至柏渡村前,明清两朝聪明的人,就利用森林中的松柏,用来搭架最简陋的渡船。登船的码头,称松柏渡,悠然而名柏渡。…[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位于红色场中部,香火顶盛,繁荣昌盛。里美洋素有“金珠玛瑙里美洋”,物产极其丰富。一年四季蔬菜均有。山上盛产枇杷、荔枝。“荣”和“隆”谐音,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因此处有一座坊,坊是人们必经之路。故取名“坊里”。…[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本村居建设座北向南,故名。宋属太平乡永东里,元沿之。明属东隅永东里图1,清宣统二年(1910年)属永东乡。1943年属海口镇元龙乡坊底(今坊里)保,分…[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村置龙江出海口,原名前朝,谐音仙游。1958年定名先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