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岸兜村 | 隶属:陈埭镇 |
行政代码:350582103208 | 代码前6位:350582 |
行政区域:福建省 | 地理分区:华东地区 |
长途区号:0595 | 邮政编码:362000 |
城乡分类:主城区 | 分类代码:111 |
车牌代码:闽C | 行政级别:村 |
该地滨海且海岸在东凹入一湾,闽南语兜,即口袋状,故称。另称:该地位于九十九溪支流下游入泉州湾处,且靠近溪流堤岸及海岸,靠近方言亦叫兜。后该地聚居成村落,村因此得名岸兜。
2024年6月,福建省第四批高级版绿盈乡村名单公布,{标题}上榜。
2024年10月,2024年淘宝村名单发布,岸兜村上榜。
2024年10月,南京大学空间规划研究中心、阿里研究院联合发布2024年淘宝村名单,岸兜村榜上有名。
2024年9月,阿里研究院公布2024年淘宝村,岸兜村榜上有名。
晋江市陈埭镇岸兜回族村,位于泉州湾东平原南畔,是陈埭回族社区的主要行政村之一。周围与其余六个回族村相邻。辖区范围分后角、新厝前、后街三个角落。全村总户数为1116户,常住人口4750多人,其中丁姓回族人口占95%,外来人口有2.5万多人。岸兜因滨海,且海岸在寻东凹入一湾,闽南语“兜”状,即“口袋”状,故称。水体得名。历史沿革,据史料记载及专家学者考证,丁氏祖先在宋元时期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进入我国经商,丁氏回族宗谱记载,我一世祖节斋公于宋末元初从苏州行贾入泉,居泉州城南文山里,元末为避战乱,四世祖仁庵公徒居陈埭,将原来经商的大量资金转移到农业生产上,与当地汉族人民共同开发,围海造田、兴修水利、滩涂
文化旅游:
陈埭丁氏宗祠位于福建省晋江市陈埭镇岸兜村。宗祠始建于明代初年,历经修葺、重建、扩筑,是福建省内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回族祠堂。丁氏原系阿拉伯人,其先祖赛典赤瞻思丁(1222-1
宋为永宁乡永福里管辖。
明清属二十七都。
民国33年(1944年)属青阳乡岸溪保。
建国后,1956年属池店区陈埭乡;1959年属苏厝公社;1961年属陈埭公社岸兜大队;1984年改为陈埭镇岸兜村委会。
岸兜村附近有陈埭丁氏宗祠、安平桥(五里桥)、晋江五店市传统街区、灵源山旅游景区、围头湾、衙口滨海休闲度假旅游区等旅游景点,有安海土笋冻、晋江胡萝卜、深沪虾仁干、深沪花生、深沪糖芋、深沪鱿鱼干等特产,有柯派高甲戏丑行表演艺术、安海嗦啰嗹习俗、元宵节(闽台东石灯俗)、晋江布袋木偶戏、潘山庙宇木雕、晋江灯谜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