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池园镇

地名:池园镇隶属闽清县
行政代码:350124105代码前6位:350124
行政区域:福建省 地理分区:华东地区
长途区号:0591 邮政编码:350000
车牌代码:闽A行政级别:镇
辖区面积:约89.5平方公里人口数量:约1.93万人
人口密度:约216人/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1个社区、19个行政村
地名由来:

传说清代有一位长乐县池园村人陈德和经商来到此地,后在此落户定居,并进行开垦养殖,后来他的子孙为了纪念祖先的开拓创业,取名“池园”。

基本介绍:

闽清县辖镇。1958年设池园公社,1984年改镇。位于县境西南,距县城29公里。面积89.5平方公里,人口2.2万。辖池园、潘亭、东洋、叶洋、丽山、丽星、九斗、顶坑、福斗、井后、隔兜、宝山、宝新、店前、东前、柯洋、岭头、仁周、田地19个村委会和池园居委会。高岭土储藏量丰富,素有“宝山”之称。主要企业有瓷器厂和水电站。农业主产水稻,兼产茶叶、水果。

荣誉排行:

2024年1月,池园镇被命名为2024年福建省卫生乡镇

2024年2月,福建省2018-2024年度省级文明村镇社区名单出炉,池园镇上榜。

历史沿革:

宋代,池园大部分地区隶属永宁乡的仁寿里;元、明时属十一都。

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闽清设2坊5个乡,十一都属淳化乡。

民国初期,池园大部分地区属第四区第五团。

1940年6月,成立双芝乡,下设10个保133甲。

1948年,双芝乡下辖10个保,池园地区5个保,上莲5个保。

1949年8月15日闽清解放后,双芝乡隶属第四区。

1950年5月,废除双芝乡及保甲制度。

第四区下辖池园等13个乡。

1955年5月17

+查看详细池园镇历史沿革>>

宏琳厝—全国最大古民居
池园社区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该居民点传说清代有一位长乐县池园村人陈德和经商来到此地,后在此落户定居,并进行开垦养殖,后来他的子孙为了纪念祖先的开拓创业,取名“池园”。设立社区居民…[详细]

池园村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相传清代时有一位长乐县池园村人陈德和经商来到此地,后在此落户定居,并进行开垦养殖,后来他的子孙为了纪念祖先的开拓创业,取名“池园”。…[详细]

潘亭村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相传早年有潘、陈、杨三姓共同聚居此地,原取村名潘陈杨,后因“陈”与“亭”方言谐音演化为“潘亭洋”。设立村民委员会后,即“潘亭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东洋村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就因靠村东方的是一个洋,故名“东洋”。设立村民委员会后,即”东洋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叶洋村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祖先从尤溪汤川坤门底龙源坊迁此地定居有450年历史,因当时此地参天大树,枝繁叶茂,故名“叶洋”。设立村民委员会后,即“叶洋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丽山村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在百年前迎神赛会非常华丽,且排扎许多华丽鏊山,故取名“丽山”。设立村民委员会后,即“丽山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丽星村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丽山地方第一个建立初级合作社,在当时一种新的集体单位,后将新字改为星字,故称“丽星”。设立村民委员会后,即“丽星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九斗村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相传早年土地未开发,耕地极少,全村水田仅能播种九斗种籽,故名“九斗”。设立村民委员会后,即“九斗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顶坑村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早年当地村民根据地理特征,高为顶,低为坑,故取名“顶坑”。设立村民委员会后,即“顶坑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福斗村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相传很早以前,本村境内有一块形状似斗的岩石,经常石缝里会流出白米,群众期望好福运,故称此地为“福斗”。设立村民委员会后,即“福斗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井后村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有一口古井名叫“龙井”,因村内大姓吴氏的祖厝建于该井的后面故取名“井后”。设立村民委员会后,即“井后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隔兜村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村北靠一个观音隔,村庄就在观音隔下的窝兜里,故名“隔兜”。设立村民委员会后,即“隔兜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宝山村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中有一座大山崙,山中瓷土蕴藏量丰富,故取名“宝山”。设立村民委员会后,即“宝山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店前村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早年原名登瀛村,后来村中地处芝溪方向形成店铺,村庄面向店铺的前方,故改名为“店前”。设立村民委员会后,即“店前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宝新村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是原宝山与新厦洋两自然村合并而来,就以两自然村名中各取一字命名,故名“宝新”。设立村民委员会后,即“宝新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东前村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早年属店前村,地处店前的东部,于1956年置东前高级农业合作社简称为东前高级社,后定名为“东前村”。设立村民委员会后,即“东前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陈厝垅村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陈厝垅村是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池园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岭头村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通往五都(今塔庄)需走下一条山岭,村庄坐落山岭的上头地方,故“岭头”。即“岭头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仁周村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49年前原名灜洲,含义为清净优美之意,但“灜”字笔划繁多,建国后改为仁周与本地方言同音。故称为“仁周”。设立村民委员会后,即“仁周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田地村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相传祖先生活困难,无钱购买耕民,后来靠自已辛勤劳动,开垦出大片良田,生产稻田维持家计。为教育后代子孙珍惜每一寸土地,故名“田地”。设立村民委员会后,即…[详细]


以下地名与池园镇面积相当:
到池园镇必去著名景点

池园镇相关名人

池园镇特产与美食
池园镇民俗文化
相关资讯
闽清县行政区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