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金沙镇 | 隶属:闽清县 |
行政代码:350124103 | 代码前6位:350124 |
行政区域:福建省 | 地理分区:华东地区 |
长途区号:0591 | 邮政编码:350000 |
车牌代码:闽A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156.7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9007人 |
人口密度:约57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18个行政村 |
该镇多山,山上黄坡土中,蕴藏有丰富的铁砂,相传明代就有当地村民引水冲洗铁砂,建炉冶炼生铁,因铁砂质地优良,金光闪闪,故取名金沙。
闽清县辖乡。1961年建金沙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城23公里。面积156.7平方公里,人口1.4万。福宁公路沿金沙溪过境。辖三泰、鹤林、鹤墩、沃头、光辉、广峰、前坑、溪头、下林、坪面、上演、东坑、云际、宝峰、城门、古洋、重坑、巫岭18个村委会。水力资源丰富,沿金沙溪建有21座水电站。铁矿储量丰富。农业主产水稻、红薯、花生、甘蔗、蕉芋、水果。
2024年12月,福建省爱卫办命名金沙镇为福建省卫生乡镇。
宋属奉政乡金沙里。
元保持不变。
但分都时属十四都下辖37个村。
明代与十五等3个都同属统一个图。
清代属绥来乡。
民国初属第四区第六团。
民国29年(1940年)置金沙乡,属第一区署。
解放后,1950年至1952年属第三区公所。
下辖15个乡。
1952年8月改辖11个乡。
1954年为13个乡。
1955年改名金沙区,设15个乡。
1956年并入白樟区,原15个乡合并为下炉,园洋、下林、古洋等4个乡。
1959年并入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该社区居民委员会驻地多山,山上黄坡土中,蕴藏有丰富的铁砂,相传明代就有当地村民引水冲洗铁砂,建炉冶铁生铁,因铁砂质地优良,金光闪闪,故名“金沙。设立社…[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鹤墩村是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金沙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古时为一片原始森林,林中常有鹤鸟,故取名“鹤林”。后设立行政村,即“鹤林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的始祖名夭金,金沙溪贯穿村中,故取“沃”字,且主村位于诸自然村之首,故名“沃头”。后为村委会驻地,即“沃头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以1954年四个自然村联合创办“光辉农业生产合作社”而得名。设立村民委员会后并以此命名村委会。即“光辉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相传祖先早年迁居此地时,叔侄二人,取“三阳开泰”的涵义,故取名为“三泰”。后因简化而写成“三太”。并以此作为村委会名。即“三太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相传有一条弯曲的小溪涧,常因山洪暴发,石泥席卷而下,早年名为“卷坑”,因本地方言“卷”与“广”谐音,演变成“广坑”。后又因村背后有一座山峰,高耸挺秀,…[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相传古时因祖庙门前,面临一条小溪涧,故取名“前坑”。设立村民委员会后,即“前坑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相传早年因林氏祖祠建在金沙溪旁,民宅建在跨越溪段的木板桥头,故名“溪头”。设立村民委员会后,即“溪头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由下路、林洋中和林洋3个自然村组成,取“下、林”两字为村名,故名“下林”。后为村委会驻地,即“下林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前面临金沙溪,西有凤尾墘,村庄座落在垄墘之上,故称“墘面”。设立村民委员会后,即“墘面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处在金沙溪上游,相传祖先曾三迁此地,在第三次迁居此地时为凌晨:“寅”时,由于是第三次迁居便加三点偏旁,成为“演”字,后又取名上游的“上”字,故名“上演…[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相传祖先天启年间迁居于此,因村中有一条涧水自东向西流入邻村上演,后便把此村称为“东坑”,设立村民委员会后,即“东坑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地处高山地区,周边多云雾弥漫,故名“云际”。后为村委会驻地,因此命名为“云际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相传因山峰挺拔秀丽,森林资源丰富,故名“宝峰”。设立村民委员会后,即“宝峰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地形三面山峦环抱形似山城,唯独东面留一缺口犹如城门,为通往村外的交通门户,故取村名为“城门”。设立村民委员会后,即“城门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处在海拔799米的山峰之巅,因祖祠旁边有两棵古树(天杉槔;学名柳松),枝干参天,曾取村名叫“古峰”。后因村庄面前是一片开阔的山垄田,所以改称“古洋”。…[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行政村山峦重叠,坑涧泉水长流,山青水秀,坑指的是小溪,故名“重坑”。后为村委会驻地,因此命名“重坑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的中部有一条漫长坑涧,村民住房建在坑涧左右两侧,形似“巫”字形状,又因当地山高岭峻,故取名为“巫岭”。…[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