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雄江镇 | 隶属:闽清县 |
行政代码:350124109 | 代码前6位:350124 |
行政区域:福建省 | 地理分区:华东地区 |
长途区号:0591 | 邮政编码:350000 |
车牌代码:闽A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111.2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2378人 |
人口密度:约21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12个行政村 |
因本省最大的河流--闽江,自西北向东南斜贯乡境,江面宽广,江水滔滔,奔腾东去,气势雄伟,故取名“雄江”。
闽清县辖镇。1958年设雄江乡,同年改公社,1984年改镇。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城31公里。面积111.2平方公里,人口0.7万。316国道穿过镇境。辖梅雄、凤山、西山、汤下、安岭、尚坑、桥头、马池、梅山、梅洋、芹洋、梅台12个村委会。农业主产稻谷、花生、水果,盛产竹木。
2024年7月,2024年福建省“全域生态旅游小镇”名单公布,雄江镇榜上有名。
2024年10月,福建省农业农村厅认定雄江镇定为第二批福建省乡村治理示范村镇。
2024年12月,福建省爱卫办命名雄江镇为福建省卫生乡镇。
2024年4月,环境保护部授予雄江镇2024年度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
宋属奉政乡贺恩里。
元属十七都,辖下大雄、西山、汤下等20个村。
明代属和丰坊,十三都同属统一个图。
清代属和丰坊。
民国初属第四区第六团。
1929年属第一区署半岭乡。
1930年区署撤销,为县直辖乡。
1937年半岭乡下辖云渡、鹤炉等6个保61甲。
解放后,1950年属第三乡下辖大雄,凤山两个乡。
1952年属第七区,下设大雄、凤山、安岭、白云等4个乡。
1954年只设雄江、凤山、安岭3个乡。
1955年至1957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该社区居委会驻地背山面江,前在大江之水奔流,岸边有码头停靠站,地势险要,故名“大雄”。设立村民委员会后,即“大雄社区居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相传因濒临闽江,为十七都所有农副产品主要集散地,背山面江,地势险要,故名大雄,1958年后改名为梅雄村,之后长期保持不变。后设立村民委员会,并沿用该名…[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在雄江镇西部,又靠本村日落方向的一座山坡上,故名为”西山。后设立村民委员会,即”西山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相传曾有一片洋地盛产野芹菜,故名“芹洋”。后设立村民委员会,即名“芹洋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历史上有安后,半岭两个自然村,在两村中各取一字,定名为“安岭”,村委会驻地为安岭自然村,故命名”安岭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有一条小溪,溪的上中下各架有一条木板当桥通两岸,故取名“桥头”。后设立村民委员会,即名为“桥头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名凤凰池,解放初与梅山合并成立一个乡,各取一字名,故名“凤山”。成立村民委员会后,即凤山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名为武山,后因村中多有杨梅树,于是改名为“梅山”。后设立村民委员会,故名“梅山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历来有温泉,泉眼在村庄下段溪涧左边,泉如热汤,又在下方,故名“汤下”。村设立村民委员会,即“汤下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四面环山,历史以来百姓多有栽种杨梅树,故取名“梅洋”。后设立村民委员会,故名“梅洋村村名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取梅字有梅花高洁之意,台字是因原大队驻地在安台村,故名“梅台”,后设立村民委员后,即名为梅台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名上安,后因上安与尚坑本地方言谐音接近,故后面改为“尚坑”,后设立村民员会,即“尚坑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自然村后面有一座大山形似骏马,村前有一片坂田状如一口大池塘,故取名“马池”。成立村委会后,即取名“马池村村民委员会”。…[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