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溪南镇 | 隶属:霞浦县 |
行政代码:350921103 | 代码前6位:350921 |
行政区域:福建省 | 地理分区:华东地区 |
长途区号:0593 | 邮政编码:352000 |
车牌代码:闽J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102.1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3.27万人 |
人口密度:约320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25个行政村 |
因镇驻地位于蓝溪南侧而得名。故名。
霞浦县辖乡。1950年设溪南区,1958年改公社,1984年建镇。位于县境西南部,东南临东吾洋。距县城22.9公里。面积102.1平方公里,人口4.1万。辖溪南、左湾、南岸、洋棠、南门山、下砚、七星、西安、东安、溪尾、台江、后慕、仙东、白露坑、芹头、长兴、青山、岱岐头、霞塘、傅竹、长腰、猴屿、关门23个村委会和溪南居委会。农业主产水稻、花生,兼产杉木、杂木,养殖海带、蛏、蛎、毛蚶。著名的官井洋渔场盛产黄花鱼。名胜古迹有葛洪山。
1949年初,属第六区公所管辖。
1956年2月称溪南区公所。
1958年撤区,设溪南工作片中心指导组。
同年9月,原六区分建溪南、沙江两处人民公社。
1961年5月复建区公所。
1966年8月撤区复建公社管委会。
1968年4月,以革命会取代管委会。
1980年12月,撤革委会,复为管委会,1984年8月,改为溪南镇并沿用今。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该地位于溪的南面,故名。1949年1949年前属溪南镇,1956你那成立溪南居委会,1958年公社化时居委会合并溪南大队,1965年复立溪南居委会,…[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此地有条溪,溪水呈蔚蓝色名蓝溪,村位于此溪的南畔,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村建海塘边,故名。1958年8月,我国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政社合一、撤乡建社,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称生产大队;同年,设立长兴生产大队。1984年…[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村位于溪南镇南面,故名。1958年8月,我国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政社合一、撤乡建社,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称生产大队;同年,设立南岸村生产大队。1…[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位于蓝溪左边,原盛产水藻,谐音今名。…[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芹头村地形像一把“琴子”,所以由此得名琴头村,后改为芹头村。…[详细]
溪南镇白露坑村是“宁德市畲族文化重点村”,也是霞浦县最大的一个畲族聚居村,辖有白露坑、半月里、牛胶岭、岔头、东瓜坪等5个自然村,共有345户1420人…[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位于九仙山东侧,故名。1958年8月,我国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政社合一、撤乡建社,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称生产大队;同年,设立仙东生产大队。19…[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位于吕慕湾附近,故名。1958年8月,我国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政社合一、撤乡建社,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称生产大队;同年,设立后慕生产大队。19…[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前有澳,称台澳。后因东吾洋一带村庄都称江,故更名台江。…[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有座山,名为南山,故名。1958年8月,我国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政社合一、撤乡建社,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称生产大队;同年,设立南门山村生产大队。…[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建位于溪的下游田野上,故名。1958年8月,我国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政社合一、撤乡建社,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称生产大队;同年,设立溪尾生产大队…[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门前是东吾洋的西侧水道,称江门,后改为关门,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以东安岛名为村名。1958年8月,我国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政社合一、撤乡建社,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称生产大队;同年,设立东安生产大队。1984年…[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位于东吾洋西南部的水道西侧,原名西邯,方言谐音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境内岛屿奇险错落有致,自然景观独特,村前的海上有七个排列整齐的小岛屿,宛如天上的七颗小星星,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上砚与下砚的海面岩石似砚,村建于砚石东北方,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为竹江村郑姓,在此地围塘种植甘棠,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屿形象猴子,村建于此地,故名。1958年8月,我国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政社合一、撤乡建社,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称生产大队;同年,设立猴屿生产大队…[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以长腰岛名为村委会名。1958年8月,我国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政社合一、撤乡建社,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称生产大队;同年,设立长腰生产大队。198…[详细]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位于霞浦山西南麓,以绿水青山命名。1958年8月,我国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政社合一、撤乡建社,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称生产大队;同年,设立青山生产…[详细]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位于海岛的一处凸出处,如泰山一样,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位于霞浦山西麓,围塘建村,故名。1958年8月,我国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政社合一、撤乡建社,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称生产大队;同年,设立霞塘生产大…[详细]
区划代码:~22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古时有位建筑师在此建村有功,故称傅筑。后移植林竹多,改名为傅竹,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2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位于九仙山的南面,故名。于2004年11月9日经县政府常务会议决定,从仙东村委会分出成立南坂回族村委会。…[详细]
半月里,曾名“半路里”,位于福建省霞浦县溪南镇白露坑行政村,是畲族聚居的村庄。村庄东望玉兔山,与白露坑村有一山之隔,背靠状如弯月的弥勒山山麓,南临双福…[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