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王磨镇 | 隶属:成县 |
行政代码:621221108 | 代码前6位:621221 |
行政区域:甘肃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长途区号:0939 | 邮政编码:746000 |
车牌代码:甘K | 行政级别:镇 |
人口数量:约5862人 | |
下辖地区:15个行政村 |
王磨镇因镇政府驻王磨村而得名。
自然环境:王磨镇北距县城20公里,总土地面积9.89万亩,耕地面积1.05万亩。平均海拔1870米,年平均气温9℃,年平均降雨量700毫米,全年无霜期205天。
行政区划:辖15个村民委员会。
人口情况:乡镇总户数2034户,乡镇总人口9024人,乡镇从业人员4624人。
六通情况:15个村全部通电、通邮,11个村通电话,14个村通公路,?个村通自来水,4个村通有线电视。
文教卫生:有各类学校20所,教师95人,在校学生1781人。有医院、卫生院2所,医生31人,病床37张。
经济指标: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3850万元,粮食播种面积1634公顷,粮食总产量61
明朝时期,属城北里。
清朝时期,属北里。
民国元年(1912年)后,属黑峪乡。
1953年4月,属第七区。
1955年8月,改为王磨区。
1958年10月,属水泉公社。
1961年10月,建王磨公社。
1968年3月,王磨公社改为东方红公社。
1972年9月,复为王磨公社。
1983年10月,王磨公社改为王磨乡。
2005年8月,王磨乡和水泉乡合并为王磨镇。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崇祯年间,原名为张家庄,后明朝末年闯王李自成途径张家庄,包下所有客店住宿,后命人改名为官店村。…[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记载,王氏家族曾以粮食加工面粉更新名称磨坊吗,命名为王磨,磨坊的组成石头磨盘,水,水轮。…[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此地最早居住多为杨姓居民,且居住较为集中,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在村委会驻地以北3公里左右有一峡谷,称之为浪沟峡,峡谷长约10公里,峡谷前为该村驻地,是浪沟峡之门户,故命为浪沟门。…[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早年最先居住于此的为陈姓居多,故名。民国末年属黒峪乡。建国初属祁坝乡。1955年祁坝乡併入王磨乡。1958年属水泉公社,同年建同名大队。1962年属王…[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末清初,有一群祁姓人氏,因逃荒从四川迁居至此地,建此地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在此居住,繁衍至今,以姓氏地貌得名。原名祁家坝,分上、下坝,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在民国时期,就因临朐,森林覆盖面积大,生态环境很好,地处,山谷地带,村内有一条天然的小溪,四季水流清澈,水质甘甜而得名林口村。…[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末时期,该地居民多为韦姓之人,故名。建国初属王磨乡,1958年属水泉公社,合作化建高峰初级社,后并入“五愛”高级社,1962年析建韦家山生产大队,1…[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王姓人家最早入住红堡山下坪上,称王家坪。…[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在宋朝年间,村里住有一百多户人家,都叫百家村,而多户以陈姓为主,后因百与白是谐音,故命村名为白家村。…[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李氏家族,起名为李家村,后因庄内梨树多,改叫为梨树村。…[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聚落水泉与地貌得名,因水泉曾经有两个水泉,故而得名水泉村。…[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咸丰年间本村有闫姓,黄姓居多,且该村树林社面积较大,故命名闫黄树林村,后改名黄家山村。…[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张山村依山而立,境内属山地类型,山峰较多,且常住人口绝大部分都姓张,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此地最早居住户为周姓,而都住在田地边的小坡,故人们都称之为周家塄,后来改为周家塄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