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四房吴镇 | 隶属:会宁县 |
行政代码:620422112 | 代码前6位:620422 |
行政区域:甘肃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长途区号:0943 | 邮政编码:730900 |
车牌代码:甘D | 行政级别:镇 |
人口数量:约8562人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10个行政村 |
四房吴镇因镇人民政府驻四房吴村而得名。在清代命名为原川山谷,因有吴氏兄弟四人,各占一片,建有大房吴家、二房吴家、三房吴家、四房吴家四个自然村而得名。
四房乡位于会宁中北部,东与大沟乡接壤,西与甘沟驿、河畔两乡毗邻,北靠草滩乡,南接韩家集乡,南北长21公里,东西长18.5公里,总面积约38.82万亩,耕地面积8.77万亩,乡政府驻南张家,距县城54公里。辖10个行政村63个村民小组,共有人口1.99万人。
自然地理:属于黄土高原梁峁沟壑地形,境内山梁纵横,七梁八坡,山大沟深,小沟小岔密布,山脉多南北走向。海拔1600~1800米,气候干燥,年平均气温6.2℃,年无霜期121~173天。地下水资源缺乏,年降水量340毫米左右,年蒸发量1730毫米。全乡耕地面积为8.77万亩,其中机修梯田面积达2.65万亩。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荞麦、莜
2024年2月,甘肃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四房吴镇为2025年度甘肃省卫生乡镇(街道)。
文化旅游:
朝阳山重阳寺位于会宁县四房吴镇大房吴村大房吴社以北天神梁南坡半山腰。朝阳山重阳寺为第四批会宁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重阳寺院外侧底边为基准,四周向外延伸50米。建设控制地带为保护范围
红嘴山位于会宁县四房吴镇大房吴村上沟社。红嘴山为第六批会宁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硬化公路,西至二房吴沟,南至大湾沟,北至上沟社公路边。建设控制地带为保护范围外四周向外延伸50米。
大房吴遗址位于会宁县四房吴镇大房吴村大房吴社东山梁顶。大房吴遗址为第四批会宁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东山梁顶中心为基准点,四周向外延伸50米。建设控制地带为保护范围外四周向外延伸50
清代时期,名为原川山谷。
1949年前,称长富乡。
1949年后,设原川乡、南阳乡,属四区(甘沟驿)。
1956年,改属六区(大沟)。
1958年,属大沟公社。
1961年,始建四房公社。
1981年,地名普查中,改为四房吴乡。
2024年,四房吴乡撤乡建镇。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南张社区是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四房吴镇下辖的社区。…[详细]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3年为四房公社湾口大队,下辖13个生产小队,自1983年改为四房吴乡刘家湾口村民委员会。2024年撤乡并镇期间,合并13个村民小组为7个社。…[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解放前,人们一直称为范家沟,1955年四房吴镇人民公社成立后,命名为范家沟大队,1983年1月更名为四房吴乡范家沟村民委员会,2024年6月为会宁县四…[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在清代命名为原川山谷,因有吴氏兄弟四人,各占一片,建有大房吴家、二房吴家、三房吴家、四房吴家四个自然村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北的居民把该地称南岔,且地域宽广,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5年四房吴镇人民公社成立后,命名为向阳生产大队,1983年四房吴人民镇政府成立后命名为坡里张家村,简称坡里村。…[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解放前,人们一直称为三房吴,1955年四房吴镇人民公社成立后,命名为三房吴生产队,1983年四房吴人民镇政府成立后命名为三房吴村,简称三房吴。…[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解放前,人们一直称为大房吴,1955年四房吴镇人民公社成立后,命名为大房吴生产队,1983年四房吴人民镇政府成立后命名为大房吴村,2004年与南坡川村…[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解放前,人们一直称为小南岔,1955年四房吴镇人民公社成立后,命名为小南岔生产队,1983年四房吴人民镇政府成立后命名为小南岔村,简称小南村。…[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解放前,人们一直称为蔺家湾,1955年四房吴镇人民公社成立后,命名为蔺家湾生产队,1983年四房吴人民镇政府成立后命名为蔺家湾村,简称蔺湾。…[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朱槽沟村是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四房吴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