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大滩镇

地名:大滩镇隶属民勤县
行政代码:620621112代码前6位:620621
行政区域:甘肃省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长途区号:0935 邮政编码:733000
车牌代码:甘H行政级别:镇
辖区面积:约78.5平方公里人口数量:约5538人
人口密度:约71人/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1个社区、10个行政村
地名由来:

大滩镇因境内原为荒无人烟的大草滩而得名。

基本介绍:

民勤县辖乡。1956年设大滩乡,1961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乡。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21公里。面积78.5平方公里,人口1.3万。有公路通县城。辖红墙、三坪、大西、下泉、东大、北新、北中、北西、北东10个村委会。农业主产小麦、玉米、黑瓜子。北新沟有汉墓群遗址。

荣誉排行:

2024年12月,甘肃省爱卫会命名大滩镇为2025年度甘肃省卫生乡镇(街道)

文化旅游:

民勤古城

民勤古城位于民勤县大滩乡北新村西约5公里的沙漠中。始建于汉,沿用至唐、宋(西夏)、元、明。呈正方形,边长120米。南墙中间筑瓮城,瓮城门向东,东西长22米,南北宽12米。残垣高约5米,四周有

北新墓群

北新墓群位于民勤县大滩乡北新村南1000米。面积约6万平方米。封土多被夷平,现存1座,圆丘形,底经30米,高3米。暴露砖室墓多座,出土有绿釉陶壶、灰陶罐、碟、壶、仓及五铢钱等。地表散见绿釉陶

历史沿革:

两汉时期,大滩镇境域属武威县。

西晋、北朝北魏、西魏属宣威县。

北朝北周至隋时,属姑臧县。

唐时,属明威府。

元时,属永昌路。

明时,属镇番卫。

清时,属镇番县。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属第二区北新、大滩2乡。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为第二区大滩村联保、北新村联保。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属原新河乡。

1950年1月,为新河区第五乡。

1956年1月撤区后,为大滩乡。

1958年10月,并入双茨科公社。

+查看详细大滩镇历史沿革>>

红军西路军古浪战役纪念馆
大滩社区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大滩社区是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大滩镇下辖的社区。…[详细]

上泉村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相传此地居民从新河泉水移来,沿用原名。大滩堡以上为上泉,以下为下泉。…[详细]

下泉村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相传此地居民从新河泉水移来,沿用原名。大滩堡以上为上泉,以下为下泉。…[详细]

东大村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合作化时组建泉水、东大2个初级社,后合并为东大高级社,故名。…[详细]

三坪村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旧因大西沟、小西沟、红墙东沟三条渠汇合于此得名。…[详细]

红墙村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此地遗留有八路军用来宣传政策的土墙,故名。…[详细]

大西村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合作化时组建4个初级社,后合并为大西高级社,故名。…[详细]

北东村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合作化时组建5个初级社,后合并为北东高级社,故名。…[详细]

北新村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庄地处北方,且相对周围村居建成年代较晚,故名。…[详细]

北西村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合作化时组建3个初级社,后合并为北西高级社,故名。…[详细]

北中村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合作化时组建3个初级社,后合并为北中高级社,故名。…[详细]

石羊河林业总场大滩园林场

石羊河林业总场大滩园林场是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大滩镇下辖的林场。…[详细]


还有2个地名与大滩镇同名:

以下地名与大滩镇面积相当:
到大滩镇必去著名景点

大滩镇相关名人

大滩镇特产与美食
民勤县行政区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