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西渠镇 | 隶属:民勤县 |
行政代码:620621103 | 代码前6位:620621 |
行政区域:甘肃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长途区号:0935 | 邮政编码:733000 |
车牌代码:甘H | 行政级别:镇 |
人口数量:约1.14万人 | |
下辖地区:2个社区、33个行政村 |
镇以灌渠方位得名。
自然环境:西渠镇位于县城东部,平均海拔1367米,年均降雨量155毫米,年均气温9.5℃,全年无雨163天.民勤县西渠镇年末常用耕地面积6327万亩,乡镇行政区域面积51800万亩。行政区划:辖居民委员会1个,村民委员会36个。
人口情况:乡镇总户数7161户,全镇总人口29419人,乡镇从业人口17976人。
六通情况:通电的村36个,通邮村36个,通电话的村36个.通公路村36个,通自来水的村20个,通有线电视的村13个。
经济指标: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14388万元,粮食播种面积1066万亩粮食总产量8180吨,财政总收入525万元,财政支出504.7万元,农民人
2024年12月,甘肃省爱卫会命名西渠镇为2025年度甘肃省卫生乡镇(街道)。
文化旅游:
端字号柴湾城址位于民勤县西渠镇建立村西4公里。是一处结构较为复杂的土筑古城。有东、西两城,二城相连,共用一墙。城平面均呈正方形,东城边长35米,西城边长80米,城墙夯土版筑,残高1--1.3
两汉时期,西渠镇境域属武威县。
西晋、北朝北魏、西魏时,属宣威县。
北朝北周至隋时,属姑臧县。
唐代,属明威府。
元代,属永昌路。
明代,属镇番卫。
清代,属镇番县。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属第六区。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为第六区下属西外渠联保。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设西渠乡。
1953年12月,设第九区。
1956年,分设为西渠、外渠、三沟乡。
1957年,属柳湖区。
1958年8月,合并成立西渠公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甘肃巡抚刘于义请准开垦柳林湖。当时招民垦荒,浚五渠,曰东渠,曰西渠,曰中渠,曰外西渠,曰红沙梁、红柳园。…[详细]
区划代码:~0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地处西渠镇号顺村,故名。2024年7月成立,名称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雍正时取《千字文》之“食”字得名“食字号”,后改为食珍。…[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雍正时取《千字文》之“始”字得名“始字号”,后改为始成。…[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雍正时取《千字文》之“遐”字得名“遐字号”,合作化时改为民政。…[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雍正时取《千字文》之“新”字得名“新字号”,后改为新富。合作化时改为幸福。…[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雍正时取《千字文》之“鸣”字得名“鸣字号”,后改为鸣歧。合作化时改为民旗。…[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雍正时取《千字文》之“风”字得名“风字号”,后改为风政。合作化时改为丰政。…[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雍正时取《千字文》之“端”字得名“端字号”,后改为建立。…[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雍正时取《千字文》之“爱”字得名“爱字号”,后改为爱恒。…[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雍正时取《千字文》之“尚”字得名“尚字号”,后改为尚坐。…[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清雍正时取《千字文》之“首”字得名“首字号”,后改为首好。…[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方位和水利渠系得名。由原北岔村与北沟村合并而成。北岔以水利渠系得名。解放前属西外乡。解放初属西外区北岔乡。1956年属西渠乡,合作化时组建伏润、东伏…[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雍正时取《千字文》之“制”字得名“制字号”,后改为制产。…[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雍正时取《千字文》之“扶”字得名“扶字号”,取“拱”字得名“拱字号”。后二字合并为扶拱。…[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寓意村民能够快速致富,平安吉祥,故名。解放前属西外乡。解放后属西外区南岔乡。1956年属西渠乡,合作化时组建扶拱、致祥2个初级社,后合并为扶拱高级社。…[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大坝村是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西渠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相传古时此地有一板状湖泊,故名。解放前属西外乡,解放后属西外区中外乡。1956年属三沟乡,合作化时组建6个初级社,后合并为板湖高级社。1958年属西渠…[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由上、中、下三元太3村得名。解放前属西外乡。解放后属西外区上外乡。1953年属西外区三附乡。1956年属三沟乡,合作化时组建3个初级社,后和三附三社合…[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由上附、中附、下附3村得名。解放前属西外乡。解放初属西外区下外乡。1953年属西外区三附乡。1956年属三沟乡,合作化时组建3个初级社,后和三元合并为…[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名中胜,因与昌宁镇中胜村重名,1982年地名普查中依旧地名万顺沟改为万顺。…[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古时为予顺沟,后以人们愿望取名东胜。解放前属西外乡。解放后属西外区下外乡。1956年属三沟乡,合作化时组建东胜、西沟2个初级社,后和中胜合并为下外高级…[详细]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雍正时取《千字文》之“水”字得名“水字号”,后改为水盛。…[详细]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地理位置相对靠东,故名。解放前属中渠乡。解放初属中渠区新西乡。1956年属什岔乡,合作化时组建上东云、下东云、西云、西直、复成5个初级社,后5社合并…[详细]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合作化时组建复裕、政兴等3个初级社,后合并为外西高级社,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2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雍正时取《千字文》之“巨”字得名“巨字号”,后改为巨元。…[详细]
区划代码:~22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雍正时取《千字文》之“火”字得名“火字号”,后改为火坎。…[详细]
区划代码:~22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雍正时取《千字文》之“金”字得名“金字号”,因位居西,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2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雍正时取《千字文》之“玉”字得名“玉字号”,后改为玉成。…[详细]
区划代码:~22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雍正时取《千字文》之“珠”字得名“珠字号”,后改为珠明。…[详细]
区划代码:~22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雍正时取《千字文》之“字”字得名“字云沟”,后改为字云。…[详细]
区划代码:~22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雍正时取《千字文》之“薑”字得名“薑字号”,后改为姜桂。…[详细]
区划代码:~23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芥玉村是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西渠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3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出鲜村是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西渠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3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雍正时取《千字文》之“号”字得名“号字号”,后改为号顺。…[详细]
民勤蜜瓜产于甘肃省民勤县,种植历史长达50多年,产品质量优于他乡同类产品。甘肃省民勤县收成乡以盛产黄河密瓜、白兰瓜、郁金香而闻名全国,种植历史长达50多年,种植面积1.5万亩,产品质量优于他乡同类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