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焦村镇 | 隶属:宁县 |
行政代码:621026109 | 代码前6位:621026 |
行政区域:甘肃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长途区号:0934 | 邮政编码:745000 |
车牌代码:甘M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176.9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2.97万人 |
人口密度:约168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24个行政村 |
焦村镇因焦姓人家集中居住此地而得名。
焦村乡位于宁县以西15公里处,东接新宁镇,南靠和盛镇,西、北与西峰区接壤。
【基本情况】全乡共辖30个行政村,213个村民小组,1个社区居委会,总农户10577户,46296口人,其中农业人口45500人,城镇人口776人。总土地面积183.47平方公里,现有耕地91656亩,人均1.97亩,其中塬地占88%,山川地占12%。全乡共有党支部37个,党员1288人。
【经济社会】全乡上下紧紧围绕“发展抓项目”不动摇的思想,通过优化投资环境、提高服务水平,充分调动投资商和企业增资扩建的积极性,上争国投,下启民资,整合利用各类资金共8480万元,先后拓宽整修砂石硬化道路17条78.9公里
2024年10月,农业农村部认定焦村镇为第十一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苹果)。
2024年8月,焦村镇入围2025年度中国苹果产业百强镇。
2024年1月,甘肃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焦村镇为2024年度甘肃省卫生乡镇(街道)。
清代时期,为焦村镇。
1949年,升焦村区。
1956年,降焦村乡。
1958年,改焦村公社。
1965年,朱寨、坳马、巩吕3公社并入。
1978年,析置坳马公社。
1983年,改焦村乡。
2005年,坳马乡并入。
2024年,焦村乡撤乡建镇。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红光社区是甘肃省庆阳市宁县焦村镇下辖的社区。…[详细]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由于本地最早属宁县的西北方向,因宁县比本地地势低,行驶方向从下往上,所以曾明命名为西上村,后因居住大多数姓尚,后改为西尚村。…[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说明朝的时候,此地有一人当知府,人称长官,后来就把此地称为长官。以长官自然村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洪武二年由山西大槐树迁入此地,以周姓郭姓居多,故称周郭。…[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高姓和尉姓人口居多而得名高尉。中华民国时期,属焦村镇第十一保(高家坳)和第十二保(尉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宁县第十三区第七乡;1958年成立…[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相传古时,在这一带生活着五个家族,分别为:朱家部落、杜家部落、潘家部落、王家部落、李家、后因外界经常来犯,各家族也经常发生冲突,后来他们就开始维修自己…[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民国18年(1929年)由于本村王姓人家居住甚多,故取森字众多之意,取名森王村,由此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据村志记载,现村民小组一组、二组、三组隶属“西家头”,四、五、六、七、九组隶属“高里卜家”,为两个自然村,1963年村改制将两个自然村合并为一个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由樊家头和浩家咀合并后命名为樊浩。中华民国时期,属焦村镇第十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宁县第十三区第七乡(元庄);1958年,合并樊家头、浩家咀、刘…[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古城命名为半个城。因古城得名。中华民国时期,属焦村镇第三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宁县第十三区第三乡(半个城);1958年成立半个城大队,属和盛公…[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此地因马姓居民居多而得名马家咀后改称桌子头村。以村委会驻地桌子头自然村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解放初期,有几乎焦姓富户在此地居住,后随着经济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口移居此地,逐渐形成集贸市场,因此称之为街道,自然村便名为街上村。…[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传因有任姓人家居住而得名为任村,后不知何原因任姓消失,村名未变。…[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村以王氏家族较大,地理条件广,而王姓为主,以姓氏取名为王庄村。…[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明朝洪武二年由山西省大槐树迁入此地,取名西李。…[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村委会驻地下个村自然村得名。中华民国时期,属焦村镇第三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宁县第十三区第二乡(杜家桥);1958年成立下阁村大队,属和盛公社…[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名尉村,以姓氏得名,后演化为玉村。中华民国时期,属焦村镇第十二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宁县第十三区第七乡(元庄);1958年成立尉村大队,属和盛…[详细]
张斜村是2005年3月初动工修建,6月建成投入使用,占地1.7亩,建成10间砖混结构平房,190㎡,总投资6.3万元,村自筹6.3万元。县上配备了办公…[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宫刘村是甘肃省庆阳市宁县焦村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在清朝、民国时期就有吝店村之称,当时以本村居住的吝户最多,而且有一姓吝的人家在康家岭开一旅店,供来往客人住宿,故称吝店村。…[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史志》记载,“义渠古城在(宁)州西北”今遗址尚存,故称为义渠,王莽篡位后改义渠为西渠,东汉称义沟,近代称西沟。…[详细]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解放后叫三里塬至今。以村委会驻地三里塬自然村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中华民国时期,属焦村镇第一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宁县第十三区第一乡(桌子头);1958年成立王嘴大队,属和盛公社坳马管理区;1962年属坳马公社…[详细]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记载坳马为董志塬南半部凹心地带,且大部分居民为马姓,故称坳里马,后称坳马。…[详细]
区划代码:~22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下属袁家庄、马王沟两个自然村,故名。中华民国时期,属焦村镇第十保(袁家庄)和第十一保(马王沟、石家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宁县第十三区第七乡;…[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