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祁丰藏族乡 | 隶属:肃南县 |
行政代码:620721205 | 代码前6位:620721 |
行政区域:甘肃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长途区号:0936 | 邮政编码:734000 |
车牌代码:甘G | 行政级别:乡 |
辖区面积:约10202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2634人 |
人口密度:约1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3个行政村 |
祁丰,以祁连山水草丰盛而得名。
祁丰藏族乡位于河西走廊西部,祁连山北麓。东与大河乡相望,西接肃北县,南与青海省祁连县、天俊县为邻,北与肃州区、嘉峪关市、玉门市接壤。东西长160公里,南北宽105公里,总面积10202平方公里。乡政府驻地为文殊沟,辖13个行政村,居住着藏、裕固、回、土、蒙古、汉6种民族。境内驻有酒泉钢铁公司镜铁山矿、西沟石灰石矿、县祁丰林场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兰州军区某装甲团。
祁丰,以祁连山水草丰盛而得名。聚居在该乡的藏民原居西康,元时征战到次,后变兵为民定居此地。史称东乐克部落。解放前属酒泉县管辖。解放后建政祁连直属乡,1950年与莲花乡(今明花乡)合并建为祁明区,属酒泉县辖。1954年划归肃南
2024年12月,祁丰藏族乡上榜第三届全国文明村镇名单。
祁丰藏族原居西康,元时征战到祁连山北麓,后变兵为民定居此地,史称东乐克(东纳)部族。
1949年以前,属酒泉县管辖。
1954年,划归肃南县,改称祁丰区。
1971年,将祁丰区所辖祁连、祁林2公社划归酒泉县,祁青、祁文2公社划归嘉峪关市,区制撤销。
1972年,复归肃南县辖,并恢复祁丰区,辖祁林、祁连、祁文、祁青4乡13行政村。
2004年11月,全县进行行政区划调整,撤销祁丰区,将原辖4乡合并为祁丰藏族乡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境内有黄草坝衙门得名。1958年为祁林大队合作社辖,1962年下半年改制为为黄草坝生产队,1971年划归酒泉市,1972年下半年复归肃南县辖,198…[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地处甘坝口河冲击扇,河中有泉,古时称涌泉坝,现名甘坝口。…[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取祁连山和榆林坝河名称得名。1958年为榆林坝大队合作社辖,1962年下半年改制为为榆林坝生产队,1971年划归酒泉市,1972年下半年复归肃南县辖,…[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红山村是甘肃省张掖市肃南县祁丰藏族乡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过去盛产青稞得名。青稞地村地处祁连山沿山地区。1958年为祁连大队合作社辖,1962年下半年改制为瓷窑口生产队,1971年划归酒泉市,1972年下半…[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境内有烧瓷古迹得名。1958年为祁连大队合作社辖,1962年下半年改制为瓷窑口生产队,1971年划归酒泉市,1972年下半年复归肃南县辖,1982年…[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境内有山峰状似观音得名,古时也称观音山。…[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因南依佛教胜地文殊山得名。20世纪90年代在各户原房屋底子基础上重建,为东西-南北走向,至今保持原貌。…[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堡子,藏语称“翼柔”,意为扎银贡巴右边的山因境内有卯来泉城堡,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取祁连山、文殊山首字得名。1958年为祁文大队合作社辖,1962年下半年改制为为祁文生产队,1971年划归嘉峪关市,1972年下半年复归肃南县辖,19…[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腰泉,藏语称“指卡尔盖”,意为“西沟的白石头山”,因该山半山腰有泉,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藏语称“珍傲尔”,意为温暖的财富湾子。1958年为祁青大队合作社辖,1962年下半年改制为为珠龙关生产队,1971年划归嘉峪关市,1972年下半年复归…[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地处托(陶)勒河流域源头,水草丰美得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