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高崖镇 | 隶属:榆中县 |
行政代码:620123102 | 代码前6位:620123 |
行政区域:甘肃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长途区号:0931 | 邮政编码:730000 |
车牌代码:甘A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74.12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6082人 |
人口密度:约82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1个行政村 |
相传光绪元年至光绪十年,此地先后发生九次地震,山石滑坡,形成很高的山崖,又因是政府驻地,故而得名高崖镇。
一、地理概况
我镇地处兰州市东南面,离榆中县城40公里,距兰州市70公里,东接定西县称沟驿乡,南靠榆中县龙泉乡,西毗新营乡,北连甘草店镇,总面积74.12平方公里,海拔1990米,属黄河支流宛川河流域,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形狭长,周夜温差大,大陆性气候明显,年降雨量400毫米,年平均温度14.5℃,一月平均温度-7.9℃,七月平均温度18.5℃,无霜期136天,农业土壤为黑麻土。
二、自然资源
水源丰富,现有机井34眼,井深30—80米,出水量200立方米/日,同时高崖水库每年提供工农业用水180万立方米,矿产品种多,储量丰富,已探明有
1949年,设高崖乡。
1953年,升为高崖区。
1958年,改高崖公社。
1983年,改高崖乡。
1985年,改高崖镇。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0年之前属定西地区清源乡管辖,解放后属定西地委高崖公社管理,1961年划归兰州市榆中县高崖公社管辖,命名砂河大队。1984年更名为榆中县高崖镇砂…[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时属金县长乐里,民国十六年(1927)属榆中县第二区,1949年8月属榆中县清源区,1983年4月属榆中县高崖乡,同年成立关门口村民委员会,后属高崖…[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清光绪元年至十年(1875年-1885年)先后发生九次地震,山石滑坡,形成后山很高的山崖,故将原名靳家铺子改名为高崖。1949年新中国解放后,高崖属清…[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时属金县长乐里,民国十六年(1927)属榆中县第二区。1949年8月属榆中县清源曲,1983年4月属榆中县高崖乡,同年成立新窑坡村民委员会,后属高崖…[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朝顺八年(1464年),肃王府在榆中境内勘察王井(墓地),设置牧场、禄地,其村庄耕地便成为皋兰瓯脱地。据清宣统元年(1909年)《皋兰县地理调查表》…[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时属金县长乐里,民国十六年(1927)属榆中县第二区。1983年4月属榆中县高崖乡,同年成立小营子村民委员会,后属高崖镇,但一直使用此名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49年12月李家磨属于定西地区榆中县甘草区李家磨乡,1961年8月称为高崖公社李家磨大队,1970年4月榆中县划归兰州市管理,1983年5月更名为…[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83年5月,撤销人民公社,恢复高崖乡人民政府体制。1985年8月,高崖乡改为高崖镇,1990年根据《组织法》,村社改为行政村、村民小组,成立裴家岔…[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9年成立树梓沟生产队,1961年上升为大队,1983年5月撤销人民公社,恢复高崖乡人民政府将树梓沟大队改为树梓沟村,1990年树梓沟村改为树梓沟…[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时属金县长乐里,民国十六年(1927)属榆中县第二区。1949年8月属榆中县清源区。1983年属榆中县高崖乡,同年成立马家咀村民委员会,后属高崖镇,…[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49年曾属黄家窖乡,后属李家磨乡,1958年属高崖人民公社,1962年称为湖滩大队,1983年将此地改为湖滩村民委会,后属高崖镇,但一直使用此名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