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李庄镇 | 隶属:梁园区 |
行政代码:411402105 | 代码前6位:411402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长途区号:0370 | 邮政编码:476000 |
车牌代码:豫N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74.1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4.9万人 |
人口密度:约661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26个行政村 |
明永乐四年(1406),李德自南京水西门迁此建村。明初称李庄,因村民善养蜂,清初更名为蜂窝李庄。1961年复今名李庄。
商丘县辖乡。1962年建李庄公社,1983年改乡。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城16公里。面积74.1平方公里,人口4.9万。辖李庄、关庄、曹楼、牛庄、潘堂、邓庄、蒙墙寺、裴武庄、尖庄、潘口南、潘口北、郑阁、高楼、刘集、沈楼、沈集、张楼、朱楼、陈菜园、郑庄、马楼、大-庄、李梅娄、乔庄、秦小庄、邓斌口26个村委会。县重要产棉区。史庄村有传统条编副业生产。
2024年9月,李庄镇被确定为2024年度河南省”平安农机”示范乡(镇)。
1928年属第九区和山东省曹县第九区。
1949年设潘口乡,属谢集区。
1958年建潘口公社,同年公社迁往李庄。
1961年以商曹路为界,路东分设崔楼、乔庄2个公社,属道口区,路西分设潘口、李梅楼2个公社,属谢集区。
1965年7月,崔楼、乔庄、潘口、李梅楼并入李庄人民公社。
1983年改称李庄乡,属商丘县。
1997年商丘撤地设市,李庄乡由商丘县划归梁园区。
2024年6月21日,梁园区撤李庄乡设李庄镇,历史
明永乐四年(1406),李德自南京水西门迁此建村。明初称李庄,因村民善养蜂,清初更名为蜂窝李庄。1961年复今名李庄。…[详细]
关庄村是河南省商丘市梁园区李庄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曹楼村是河南省商丘市梁园区李庄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明代天顺年间,牛姓自曹县牛楼迁居到此,故名。…[详细]
明成化二年(1466),潘贵从湖广黄州府麻城县牛市口沙市街迁居古宋城北丁镇集侯隅首街北建村,因此地有观音堂得名潘堂,故名。…[详细]
明嘉靖年间,邓氏兄弟从邓斌口迁此建邓庄,故名。…[详细]
金大定六年(1175),始建弥陀寺于东城墙下,始名蒙墙弥陀寺,后称蒙墙寺,故名。…[详细]
清咸丰年间,武氏自曹县普连集武老家分迁于此建村,后裴姓迁入,故名。…[详细]
史庄村是河南省商丘市梁园区李庄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明洪武四年(1371)潘姓由洛阳迁此建庄,以靠近黄河渡口得名潘口,后潘口村按南北划分为南北街,故名。…[详细]
明洪武四年(1371),潘氏由洛阳迁此建村起集,得名潘口集。又因北临黄河渡口,又名潘家口集,后更名为潘口北街,故名。…[详细]
明万历年间,郑氏自山东曹县大郑庄分迁于此并捐修千佛阁,改名新郑阁。…[详细]
高楼村是河南省商丘市梁园区李庄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自汉代已成村楼。唐设驿馆,俗名大馆,有市集又称大馆集。金代遭黄河入甾获水。清初黄河已成高滩。元、明、清常患水,支流白鹭水患,止存其南隅。明末刘氏改今名…[详细]
明万历年间,文渊阁大学士沈鲤在此建庄置田,盖有楼房,得名沈家楼,后称沈楼。…[详细]
明弘治年间,沈槤自沈楼分迁于此后形成集市,故名。…[详细]
朱楼村是河南省商丘市梁园区李庄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张氏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盖楼,故名。…[详细]
明万历年间,陈氏自李庄西北陈庙分迁于此开菜园,故名。…[详细]
郑靳庄村:位于李梅楼村西北1公里处,含郑庄、樊赵等自然村。…[详细]
赵阁村是河南省商丘市梁园区李庄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明洪武年间,李姓、梅姓的先祖最早在此建庄居住称李梅楼,故名。…[详细]
宋初,司农寺卿毕世长居此建毕家庄,后毕姓分家,故名。…[详细]
乔庄村是河南省商丘市梁园区李庄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明万历年间,秦氏自临河店集西南秦楼分迁于此,因庄子当时规模比较小,故名。…[详细]
汉已成村。唐、宋时期毗邻汴水有渡口,因金管河主薄邓斌,故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