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连五乡 | 隶属:张家川回族自治县 |
行政代码:620525209 | 代码前6位:620525 |
行政区域:甘肃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长途区号:0938 | 邮政编码:741000 |
车牌代码:甘E | 行政级别:乡 |
辖区面积:约42.7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7666人 |
人口密度:约180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4个行政村 |
因五道山梁相连称连五山梁,又因乡政府驻此故得名。
连五乡位于张家川县西北部,北与平凉市庄浪县为邻,东、南、西分别与川王、龙山、马关三乡(镇)接壤,总面积42.7平方公里,分布在以连五梁为主梁的一梁两沟四面坡上。耕地面积35164亩,林地4700亩。全年无霜期163天左右,平均海拔1865米,高差500米,年平均气温7.45℃,年均降雨量500mm,夏季凉爽湿润,冬季严寒干燥,昼夜温差大。全乡辖14个村民委员会,68个村民小组16398人,每平方公里382人。主导产业是种植业、养殖业和劳务输出。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洋芋、谷子、糜子、荞麦。经济作物有油菜、胡麻。果品有苹果、梨、花椒、杏等;有6067亩优质紫花苜蓿和红豆草。2005年粮食总产量
2024年12月,甘肃省爱卫会命名连五乡为2025年度甘肃省卫生乡镇(街道)。
原属秦安县龙山区管辖。
1953年7月,划归张家川回族自治区龙山管辖。
1958年8月,划归马关乡。
1961年12月,建立连五公社。
1983年12月,改为乡。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高庄社区是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连五乡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黄姓人氏聚居,故名。1949年前属秦安县管辖,1953年成立张家川回族自治县设连五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马关公社陈家生产大队,1983年为连五…[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以张姓人氏聚居,故名。1949年前属秦安县管辖,1953年成立张家川回族自治县设连五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马关公社陈家生产大队,1983年为连…[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地处连五乡中部,故名。1949年前属秦安县管辖,1953年成立张家川回族自治县设连五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马关公社陈家生产大队,1983年为连…[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地处连五乡中部,且村旁有条水渠,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员家村是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连五乡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地势奇特,于临近的五道山梁所连接,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马咀村是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连五乡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夭庄村是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连五乡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由四个自然村合并组成,故名。1949年前属秦安县管辖,1953年成立张家川回族自治县设连五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马关公社陈家生产大队,1983…[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以陈姓人氏聚居,故名。1949年前属秦安县管辖,1953年成立张家川回族自治县设连五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马关公社陈家生产大队,1983年为连…[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以兰姓人氏聚居,故名。1949年前属秦安县管辖,1953年成立张家川回族自治县设连五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马关公社陈家生产大队,1983年为连…[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以蔡姓,毕姓,赵姓人氏聚居,故名。1949年前属秦安县管辖,1953年成立张家川回族自治县设连五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马关公社陈家生产大队,1…[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以李姓人氏聚居,故名。1949年前属秦安县管辖,1953年成立张家川回族自治县设连五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马关公社陈家生产大队,1983年为连…[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