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大阳镇 | 隶属:张家川回族自治县 |
行政代码:620525108 | 代码前6位:620525 |
行政区域:甘肃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长途区号:0938 | 邮政编码:741000 |
车牌代码:甘E | 行政级别:镇 |
人口数量:约1.36万人 | |
下辖地区:24个行政村 |
因境内有杨姓三个村落,按其人口、地盘排列为大杨、中杨和小杨,镇以大杨名之,后杨讹阳,故名大阳。
大阳镇位于张家川县中西部,距县城12公里,境内平均海拔1650—1850米,年平均温度7—8摄氏度左右,属黄土梁峁沟壑山区。全乡共辖13个行政村,65个村民小组,3960户,19104人,是一个回族聚居的典型贫困乡。全乡共有耕地面积30888亩,人地矛盾较为突出。由于气候干燥,水资源短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缓慢,加之常常是十年九旱的年景,决定了全乡处于雨养农业的命运。2005年全乡粮食总产量5609.2吨,农民人均纯收入1285元,其中65%以上属于劳务输出和畜牧两个支柱产业所带来的收益。
“十五”期间是我乡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时期,全乡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和全面建设
文化旅游:
圪垯川遗址位于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大阳镇闫庄村,仰韶时期遗存面积约16万平方米,2024年发掘清理仰韶文化、齐家文化、汉、宋、明时期遗迹950余处,包括墓葬88座。仰韶文化各期聚落组成主要
1949年前,大部分归清水县管辖,少部分归秦安县管辖。
1953年7月,张家川回族自治区成立后,设大阳乡。
1958年9月,改设大阳公社。
1961年12月,分设为渠子、中庄、大阳3公社。
1965年2月,撤区并社时,渠子、中庄并入大阳公社。
1983年12月,改为大阳乡。
2003年12月,将渠子乡的8村并入大阳乡。
2024年1月,撤乡改镇。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太原社区是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大阳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小阳村是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大阳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年间在外地搬迁杨姓人氏,且后发展壮大,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地处大阳镇南面的山坡上,故名。1949年前属清水县管辖,1953年成立张家川回族自治县设大阳乡,属大阳乡管辖,1958年实行人民公社,为大阳生产管理…[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以刘姓人氏聚居,且地处山沟中,故名。1949年前属清水县管辖,1953年成立张家川回族自治县设大阳镇,属大阳镇管辖,1958年实行人民公社,为大阳生…[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地处大阳镇中部,故名。1949年前属清水县管辖,1953年成立张家川回族自治县设大阳镇,属大阳镇管辖,1958年实行人民公社,为大阳生产管理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以杨姓人氏聚居,且村内地势崎岖陡峭,沟壑纵横,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以王姓人氏聚居,且早年间此地发生水灾,场面如同汪洋大海,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地处阳面山沟中,故名。1949年前属清水县管辖,1953年成立张家川回族自治县设大阳镇,属大阳镇管辖,1958年实行人民公社,为大阳生产管理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候吴村是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大阳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以梁姓人氏聚居,且村内有座堡子,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以李姓人氏聚居,且地处河边,故名。1949年前属清水县管辖,1953年成立张家川回族自治县设大阳乡,属大阳乡管辖,1958年实行人民公社,为河李生产…[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以阎姓人氏聚居,故名。1949年前属清水县管辖,1953年成立张家川回族自治县设大阳乡,属大阳乡管辖,1958年实行人民公社,为大阳生产管理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以刘姓人氏聚居,且地处山坡,故名。1949年前属清水县管辖,1953年成立张家川回族自治县设大阳乡,属大阳乡管辖,1958年实行人民公社,为大阳生产…[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以李姓人氏聚居,且村内地势底下,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地处阳面山湾中,故名。1949年前属清水县管辖,1953年成立张家川回族自治县设大阳乡,属大阳乡管辖,1958年实行人民公社,为大阳生产管理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以陈姓人氏聚居,且村内有两座庙宇的遗址,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地处大阳东面的山沟中,故名。1949年前属清水县管辖,1953年成立张家川回族自治县设大阳乡,属大阳乡管辖,1958年实行人民公社,为大阳生产管理委…[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地处水渠旁,故名。1949年前属清水县管辖,1953年成立张家川回族自治县设大阳乡,属大阳乡管辖,1958年实行人民公社,为大阳生产管理委员会。19…[详细]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以高姓人氏聚居,且地处沟边,故名。1949年前属清水县管辖,1953年成立张家川回族自治县设大阳乡,属大阳乡管辖,1958年实行人民公社,为大阳生产…[详细]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地势平坦,且水草丰茂,故名。1949年前属清水县管辖,1953年成立张家川回族自治县设大阳乡,属大阳乡管辖,1958年实行人民公社,为大阳生产管理委…[详细]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以吴姓人氏聚居,故名。1949年前属清水县管辖,1953年成立张家川回族自治县设大阳镇,属大阳镇管辖,1958年实行人民公社,为大阳生产管理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2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内有一古代建筑的寨子,故名。1949年前属清水县管辖,1953年成立张家川回族自治县设大阳镇,属大阳镇管辖,1958年实行人民公社,为大阳生产管理委…[详细]
区划代码:~22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以陈姓人氏聚居,且地处阳面,故名。1949年前属清水县管辖,1953年成立张家川回族自治县,1958年实行人民公社为陈阳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1983…[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