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http://www.xkfenlei.com/guangxi/diecaiqu_dahexiang.html">
地名:大河乡 | 隶属:叠彩区 |
行政代码:450303200 | 代码前6位:450303 |
行政区域:广西壮族自治区 | 地理分区:华南地区 |
长途区号:0773 | 邮政编码:541000 |
车牌代码:桂C | 行政级别:乡 |
辖区面积:约39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4.75万人 |
人口密度:1218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5个行政村 |
因辖区位于漓江两岸而得名,大河指漓江。
2024年6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大河乡人口数量为4.75万人,位列叠彩区各街道乡镇人口数量排行榜第3位。
桂林以山清、水秀、洞奇、石美享誉天下,举世闻名的漓江就从大河乡穿境而过。叠彩区大河乡位于桂林市区东北部,面积39平方公里,辖15个村委会,42个自然村,常住人口2.3万人。辖区内风景秀丽、古迹众多,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有被誉为“百里漓江第一岛”的南洲岛,有桂林最高峰、森林茂盛的尧山,尧山东麓保存着中国最大、最完整的藩王群陵,是全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桂林属中亚热带气候,夏长冬短,平均气温19℃,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600小时,无霜期长达308天左右,平均相对湿度为75.85%,年平均降雨量为1894毫米,给人们的生活和工农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气候环境。
大河乡交通便捷、通讯发达,有着
1952年后,隶属桂林市郊区。
1958年,属桂林市秀峰人民公社。
1961年,由团结、新民、群力、临竹4个生产大队组成大河公社。
1984年10月,更名为大河乡,属桂林市郊区管辖。
1996年12月,划归叠彩区。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由白石潭村、石家村、柑子园村、中间村组成,得名四联。…[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新民村是广西桂林市叠彩区大河乡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原辖11个自然村取群策群力之义而得名。“群力”意指村多、人多、力量大。…[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驻地上阳家村而得名。因村里多数都是阳家姓…[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蒙正”意为公平正义。1952年前属灵川县所辖。1952年后属桂林市郊互助乡蒙正行政村。1958年成立秀峰人民公社时属群力大队。1961年体制化小,由…[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大河圩地处漓江畔成圩,当地称漓江为大河,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潘家”意指姓潘的人家。1952年前属灵川县所辖。1952年后属桂林市郊所管。1958年成立秀峰人民公社时属群力大队。1961年体制化小,由潘家村、中…[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委员会坐落在尧山脚下取名。1979年5月,由三红大队(今白竹干村)分出莫家村与社塘村,新建立一个大队,名尧山大队,大队设革命委员会。1984年,改尧…[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大村因建村时人口多,规模大,故名。1952年前属临桂县所辖,村名为临桂大村。1952年后属桂林市郊区临竹乡。1958年成立秀峰公社时属临竹大队。196…[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白竹”指竹子本身附着一层白色的粉末,群众称之为白竹,“干”原为“界”的意思,当地居民音讹而成。…[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辖区内原有清风桥而得名。“清风”意指清风桥。…[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五福”寓意五福临门。1952年前属灵川县所辖。1952年后属桂林市郊乌石乡五全行政村。1958年成立秀峰人民公社时属团结大队。1961年体制化小,由…[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原上窑村为星光农业社,下窑村为建华农业社,两村各取一字而得星华之名。…[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文化大革命中因红色代表革命,“红石”的“红”指革命性质。…[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南洲是漓江中的一个沙洲,因交通困难,谐音得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