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红庙乡 | 隶属:大名县 |
行政代码:130425212 | 代码前6位:130425 |
行政区域:河北省 | 地理分区:华北地区 |
长途区号:0310 | 邮政编码:056900 |
车牌代码:冀D | 行政级别:乡 |
辖区面积:约46.5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2.78万人 |
人口密度:598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37个行政村 |
红庙,以庙得名。因早年这里有座庙宇,庙内外墙壁均为红色,故称红庙。
2024年3月,红庙乡被确定为邯郸市2020—2025年度市级文明村镇。
2024年5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红庙乡人口数量为2.78万人,位列大名县各乡镇人口数量排行榜第16位。
大名县辖乡。1961年建红庙公社,1984年改乡。1996年元月北堤乡并入。位于县城东北,相距13.7公里。面积46.5平方公里,人口3.1万。辖范王庄、老庄、朱庄、郭庄、任庄、东红庙、西红庙、北红庙、三里庄、王庄、西桥口、西房庄、东横堤、西横堤、苗庄、店上、徐杨庄、马庄、闫庙、赵桥、东呼庄、西呼庄、潘庄、刘安庄、总坟、东桥口、厂门、东房庄、胡家湾、东宋庄、西宋庄、北堤、南堤、朝固、关厂、沈庄、陶庄37个村委会。有乡办沙酒厂、制革厂等企业。农业主产小麦、玉米、花生。
1953年设立红庙乡;1958年设立红庙管理区;1961年5月改为红庙人民公社;1984年3月复为红庙乡建置;1996年原北堤乡并入红庙乡,名称沿用至今。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红庙,以庙得名。因早年这里有座庙宇,庙内外墙壁均为红色,故称红庙。后分成东、西两村,即东红庙、西红庙。…[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老庄村是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红庙乡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朱姓最早在此定居,故名朱庄。…[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村中郭姓是大户,故名郭庄。…[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历史上该村任姓占多数,名任庄。…[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早年村名王庄,后因范姓发展为多数,更名为范王庄。…[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红庙,以庙得名。因早年这里有座庙宇,庙内外墙壁均为红色,故称红庙。后分成东、西两村,即东红庙、西红庙。…[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红庙,以庙得名。因早年这里有座庙宇,庙内外墙壁均为红色,故称红庙。该村原是东红庙的一部分。1979年卫河扩挖时,东红庙部分村民搬迁至村北一千米处,另成…[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早年该村只有三户人家,都姓李,又因距金滩镇十字街三华里,故名三里(李)庄。…[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王姓最早迁于此地定居建村,故名王家庄。…[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从前此地是一个摆渡口,渡口两边各有一村,称南、北桥口。1979年卫河扩挖时,因河道顺直,将村分为东、西两部分,该村在西,故称西桥口。…[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早年村中房姓居多,名为房庄。1979年卫河截弯扩挖时,以河为界,分建东、西两村。该村在西,称西房庄。…[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历史上苗姓居多,故名苗庄。…[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卫河西大堤原在此处向西转弯,形成一段东西向的横堤,村庄在这段横堤的南侧,故名横堤。因并排有两个村,该村居东,故名东横堤。…[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卫河西大堤原在此处向西转弯,形成一段东西向的横堤,村庄在这段横堤的南侧,故名横堤。因并排有两个村,该村居西,故名西横堤。1979年卫河西移,仍名西横堤…[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店上村是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红庙乡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名徐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与杨庄并为一村,更名为徐杨庄。…[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朝嘉靖年间有户姓马的人家从河南省许昌县灵井村逃荒至此,在村外看菜园的土屋里定居下来,后发展成村落,取名马庄。…[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村民赵姓居多,村庄紧靠引河桥,故名赵桥。…[详细]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村民阎姓居多,村中有一座大庙,故名阎庙。…[详细]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早年有呼姓兄弟二人迁于此地定居,兄居西村,名大呼庄,弟居东村称小呼庄。该村在东,1958年更名为东呼庄。…[详细]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早年有呼姓兄弟二人迁于此地定居,兄居西村,名大呼庄,弟居东村称小呼庄。该村在西,1958年更名为西呼庄。…[详细]
区划代码:~22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历史上村民潘姓居多,迁于此地最早,故名潘庄。…[详细]
区划代码:~22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刘姓最早在此定居,后渐成村,原名刘庄。…[详细]
区划代码:~22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该村临近元代吉州路总管刘执中坟墓,故名总管坟。…[详细]
区划代码:~226,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从前此地是一个摆渡口,渡口两边各有一村,称南、北桥口。1979年卫河扩挖时,因河道顺直,将村分为东、西两部分,该村在东,故称东桥口。…[详细]
区划代码:~227,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相传历史上此地有个屯粮厂,后有人在厂门前定居,渐成村落,故名厂门。…[详细]
区划代码:~22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早年村中房姓居多,名为房庄。1979年卫河截弯扩挖时,以河为界,分建东、西两村。该村在东,称东房庄。…[详细]
区划代码:~229,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此村建在卫河拐弯处,胡姓迁来最早,故名胡家湾。…[详细]
区划代码:~23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村原名宋二庄。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时,以村中大水坑为界,分为东、西两个大队(村)。该村在东,故称东宋庄。…[详细]
区划代码:~23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村原名宋二庄。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时,以村中大水坑为界,分为东、西两个大队(村)。该村在西,故称西宋庄。…[详细]
区划代码:~23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早年此处是黄河故道的一段残堤,堤中间有一条东西向的道路,该村位于残堤路口北部,故名北堤。…[详细]
区划代码:~23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早年此处是黄河故道的一段残堤,堤中间有一条东西向的道路,该村位于残堤路口南部,故名南堤。…[详细]
区划代码:~23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朝固村是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红庙乡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35,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此处原为卫河东岸的一个码头,为山东省冠县的寄庄村,冠县交送税粮从这里集中外运,时称冠县粮厂。1958年划归大名县管辖,更名为冠厂。…[详细]
区划代码:~23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历史上该村沈姓居多,故名沈庄。…[详细]
区划代码:~23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早年有陶姓、周姓从沈庄迁出,另建村落,因陶姓居多,取村名为陶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