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旧治乡

地名:旧治乡隶属大名县
行政代码:130425205代码前6位:130425
行政区域:河北省 地理分区:华北地区
长途区号:0310 邮政编码:056900
车牌代码:冀D行政级别:乡
辖区面积:约58.5平方公里人口数量:4.24万人
人口密度:725人/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4个社区、46个行政村
地名由来:

曾先后三次为大名县治所,共历时609年。北宋徽宗政和六年(1116),大名县治从府城(今大街乡大街村)迁至南乐镇(今旧治村),历经北宋末期、金朝、元朝初期,历时136年。元宪宗二年(1252),县治从南乐镇迁回府城,府县同廓,历时20年。元世祖至元九年(1272),县治从府城复迁至南乐镇,历经元朝中后期和明朝初期。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县治从南乐镇迁回府城历时126年。永乐九年(1411),县治又从府城迁回南乐镇,历经明朝和清朝初期。乾隆二十三年(175),县治从南乐镇复迁回府城,历时347年。1758年后,这里不再为大名县治所,故名为旧治村。

荣誉排行:

2024年5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旧治乡人口数量为4.24万人,位列大名县各乡镇人口数量排行榜第3位。

基本介绍:

大名县辖乡。1961年建旧治公社,1984年改乡。1996年元月殷李庄乡并入。位于县城东,相距3.8公里。面积58.5平方公里,人口3.8万。辖康庄、高西、高东、大王村、未店、宋曲、小逻堤、逻堤南、罗堤中、罗堤北、胡庄、徐楼、邱堤、任庄、张坛、崔庄、东老堤、彦场、豆腐营、纸坊、旧治西、旧治东、菜园、东范庄、西范庄、旧治中、藩场、东周庄、东王庄、杨村、李一牌、李二牌、李三牌、李四牌、李五牌、李六七牌、李八牌、李九牌、于夹河、吴村、砖桥、程辛庄、泰庄、韩庄、郭场、殷李庄、前南门口、孔庄、陈庄、三里店等50个村委会。农业主产小麦、玉米、棉花。

历史沿革:

1953年设旧治乡;1961年建旧治人民公社;1984年复为旧治乡;1996年1月,原殷李庄乡并入旧治乡,名称沿用至今。

大名府故城
颜场社区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相传明代此处是颜姓的打谷场,后成村落,故名颜场。…[详细]

周庄社区

区划代码:~002,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周姓最早在此定居,原村名为周庄。…[详细]

郭场社区

区划代码:~003,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代郭增光曾任明万历朝都察院长官,因被免官,隐居大名。此地曾是郭增光的打谷场,故称郭场。…[详细]

三里店社区

区划代码:~004,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早年有人在此处开设店铺,后渐成村落,遂成为村,且距县城三里,故称三里店。…[详细]

旧治中村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旧治村分为东、中、西三村。该村在中,故称旧治中村。…[详细]

康庄村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康庄村是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旧治乡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高东村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早年高姓在此定居,村名高庄。后分为东、西二村,因该村在东,故称高庄东村,简称高东村。…[详细]

大王村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大王村是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旧治乡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未店村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早年此处是交通要道,有未姓在此开店铺,后成村落,称未店。…[详细]

小罗堤村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村在古逯堤之小段上,因堤得名,称小堤。…[详细]

罗堤南村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逯堤原为堤名。旧志载:逯堤在大名旧县(今旧治)东南三里。相传古时戚里氏居此,有堤以避水患,故名逯堤。后渐成村落。1959年分为南、北、中三村。该村在南…[详细]

罗堤中村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逯堤原为堤名。旧志载:逯堤在大名旧县(今旧治)东南三里。相传古时戚里氏居此,有堤以避水患,故名逯堤。后渐成村落。1959年分为南、北、中三村。该村在中…[详细]

胡庄村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历史上胡姓较多,故称胡庄。…[详细]

徐楼村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早年这里有徐姓地主颇有家财,盖有高大楼房,人称徐家楼,久之成为村名。…[详细]

邱堤村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此处原是一段残堤,有邱、贾二姓在此定居,名邱贾堤村。后贾姓渐衰,改为邱堤村。…[详细]

任庄村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古时该村任姓居多,称任庄。…[详细]

张潭村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早年村旁有一个深水坑,常年不枯,称为潭。村中张姓居多,故称张潭。…[详细]

崔厂村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该村历史上崔姓居多,故称崔庄。后来附近的窑场村并入崔庄,又称崔场、崔厂。…[详细]

东老堤村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地处一段老堤之上,西部也有以老堤命名的村,为示区别,故名东老堤。…[详细]

潘场村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代此处是潘姓的打谷场,后成村落,故名潘场。…[详细]

豆付营村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历史上该村做豆腐远近闻名,故称豆腐营。…[详细]

纸坊村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清末该村有一叫郑国栋的人,造纸手艺较高,他将技术传授给很多村民,以致全村尽是造纸作坊。郑国栋死后,人们为纪念他,称村名为纸坊。…[详细]

旧治西村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旧治村分为东、中、西三村。该村在西,故称旧治西村。…[详细]

旧治东村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旧治村分为东、中、西三村。该村在东,故称旧治东村。…[详细]

菜园村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此地先有周姓定居,明代是郭增光(曾任明万历朝都察院长官,称督堂。因被免官,隐居大名)菜园,后成村落,故名菜园村。…[详细]

东凡庄村

区划代码:~223,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相传古时该村群众曾组织起来对抗官府,官府称之为“反庄”,村民取其谐音称为樊庄。后分为东、西两村。该村在东,故称东樊庄。…[详细]

西凡庄村

区划代码:~224,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相传古时该村群众曾组织起来对抗官府,官府称之为“反庄”,村民取其谐音称为樊庄。后分为东、西两村。该村在西,故称西樊庄。…[详细]

东王庄村

区划代码:~226,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原村名称沙窝,后王姓在此定居,嫌村名不雅,改为东王庄。…[详细]

东杨村

区划代码:~227,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该村原建有玉皇阁,距县城7里,时称七里阁。后杨姓居多,改村名为东杨村。…[详细]

李一排村

区划代码:~228,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此地早年屡遭水患,元朝时孝子李茂率众筑成一条防洪堤,人们为纪念他,称李茂堤。后因长达十多里的李茂堤上自西向东坐落了九个村庄,人们按序号称为李茂堤一至九…[详细]

李二排村

区划代码:~229,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此地早年屡遭水患,元朝时孝子李茂率众筑成一条防洪堤,人们为纪念他,称李茂堤。后因长达十多里的李茂堤上自西向东坐落了九个村庄,人们按序号称为李茂堤一至九…[详细]

李三排村

区划代码:~230,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此地早年屡遭水患,元朝时孝子李茂率众筑成一条防洪堤,人们为纪念他,称李茂堤。后因长达十多里的李茂堤上自西向东坐落了九个村庄,人们按序号称为李茂堤一至九…[详细]

李四排村

区划代码:~23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地早年屡遭水患,元朝时孝子李茂率众筑成一条防洪堤,人们为纪念他,称李茂堤。后因长达十多里的李茂堤上自西向东坐落了九个村庄,人们按序号称为李茂堤一至九牌…[详细]

李五排村

区划代码:~232,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地早年屡遭水患,元朝时孝子李茂率众筑成一条防洪堤,人们为纪念他,称李茂堤。后因长达十多里的李茂堤上自西向东坐落了九个村庄,人们按序号称为李茂堤一至九牌…[详细]

李六七排村

区划代码:~233,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地早年屡遭水患,元朝时孝子李茂率众筑成一条防洪堤,人们为纪念他,称李茂堤。后因长达十多里的李茂堤上自西向东坐落了九个村庄,人们按序号称为李茂堤一至九牌…[详细]

李八排村

区划代码:~23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地早年屡遭水患,元朝时孝子李茂率众筑成一条防洪堤,人们为纪念他,称李茂堤。后因长达十多里的李茂堤上自西向东坐落了九个村庄,人们按序号称为李茂堤一至九牌…[详细]

李九排村

区划代码:~23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地早年屡遭水患,元朝时孝子李茂率众筑成一条防洪堤,人们为纪念他,称李茂堤。后因长达十多里的李茂堤上自西向东坐落了九个村庄,人们按序号称为李茂堤一至九牌…[详细]

于夹河村

区划代码:~23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古时此处低洼,积水如河,中间有一高阜夹在积水之间,后有于姓到此定居,取村名为于夹河。…[详细]

吴村村

区划代码:~23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有吴姓迁于此地定居,故名吴村。…[详细]

砖桥村

区划代码:~23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村在旧大名府南门外,早年南门外有一座砖桥。村在桥旁,故名砖桥。…[详细]

秦庄村

区划代码:~23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有秦姓从山西迁于此地定居,故名秦庄。…[详细]

韩庄村

区划代码:~240,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有韩姓从山西迁入此地定居,渐成村落,故村名为韩庄。…[详细]

殷李庄村

区划代码:~242,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代有李姓迁于此地定居,村名为李庄。清代又有殷姓从本县升斗铺村迁于此地,且发展较快,后改名为殷李庄。…[详细]

前南门口村

区划代码:~243,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该村在宋代大名府南门附近,名南门口。又因附近两村均称南门口,该村在前,更名为前南门口。…[详细]

孔庄村

区划代码:~244,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初有巩姓到此定居,原名为巩庄。若干年后,巩姓断绝,外人称之为“空庄”。后又有人来此定居,嫌“空”字不吉利,因“空”与“孔”谐音,改名为孔庄。…[详细]

陈庄村

区划代码:~245,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代上叶,有陈姓来此定居,故名为陈庄。…[详细]

罗堤北村

区划代码:~24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罗堤北村是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旧治乡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程辛庄村

区划代码:~24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最早马姓在此定居,村名为马庄。后程姓迁入,发展较快,拟改名为程庄,为示废旧立新,村名为程新庄。后“新”演化为“辛”,就成了程辛庄。…[详细]

宋曲村

区划代码:~24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宋曲村是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旧治乡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高西村

区划代码:~25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早年高姓在此定居,村名高庄。后分为东、西二村,因该村在西,故称高庄西村,简称高西村。…[详细]

以下地名与旧治乡面积相当:
到旧治乡必去著名景点
旧治乡相关名人
旧治乡特产与美食
旧治乡民俗文化
相关资讯
大名县行政区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