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台市威县洺州镇

地名:洺州镇隶属威县
行政代码:130533100代码前6位:130533
行政区域:河北省 地理分区:华北地区
长途区号:0319 邮政编码:054000
车牌代码:冀E行政级别:镇
辖区面积:约63平方公里人口数量:约10.7万人
人口密度:约1698人/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7个社区、50个行政村
地名由来:

北周宣政元年(578年)置,因境有洺水,故名。

基本介绍:

威县辖镇,县府驻地。1953年建城关镇,1958年改东风公社,1984年改城关乡,1985年设镇,1988年更名名州镇。面积63平方公里,人口3.8万。106国道、邢临公路过境。辖王庄、东河洼、西河洼、前麻固、后麻固、肖侯庄、渭上营、西夏官、东夏官、莫尔寨、南关、南街、东关、东街、李庄、星光、黄街、西街、北街、北关、围紫园、霍冉庄、大高庙、小高庙、皇神庙、贾庄、桑家庄、马庄、香花营、北郭庄、五里台、十里村、张家庄、辛庄、管安陵、马安陵、郭安陵、罗安陵、时家庄、邱霍寨、姜霍寨、胡家屯、乔家庄、八里庄50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皮毛加工、建筑、建材、运输、商贸、饮食服务等业。农业主产棉花、小麦、玉米、

+查看详细洺州镇概况>>

荣誉排行:

2024年10月,2024年淘宝镇名单发布,洺州镇上榜。

2024年7月,洺州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文化旅游:

广宗王刘如意墓

广宗王刘如意墓为西汉古墓葬,位于邢台市威县洺州镇大高庙村。 广宗王刘如意墓为河北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洺州镇在清以前为在坊社。

1945年为冀南行署、冀南区党委、冀南军区机关所在地。

1949年为第一区。

1953年建威县一区城关镇。

1956年改为城关乡。

1958年8月改建为东方红人民公社,11月改为威镇人民公社,属南宫县。

1961年5月年恢复威县建置,建城关人民公社。

1984年1月改为城关乡。

1984年6月改为城关镇。

1988年改为洺州镇。

1996年1月原李寨乡并入洺州镇,合并为洺州镇,镇政府驻地未变

+查看详细洺州镇历史沿革>>

义和团运动纪念馆
光明社区

区划代码:~002,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光明社区是河北省邢台市威县洺州镇下辖的社区。…[详细]

安泰社区

区划代码:~003,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安泰社区是河北省邢台市威县洺州镇下辖的社区。…[详细]

自强社区

区划代码:~004,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自强社区是河北省邢台市威县洺州镇下辖的社区。…[详细]

迎成社区

区划代码:~005,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迎成社区是河北省邢台市威县洺州镇下辖的社区。…[详细]

洺阳社区

区划代码:~006,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洺阳社区是河北省邢台市威县洺州镇下辖的社区。…[详细]

洺水社区

区划代码:~007,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洺水社区是河北省邢台市威县洺州镇下辖的社区。…[详细]

朝阳社区

区划代码:~008,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朝阳社区是河北省邢台市威县洺州镇下辖的社区。…[详细]

李庄村社区

区划代码:~009,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原为北关附属村,1961年析出,另立行政村,因李姓较多,故名李庄。…[详细]

北街村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位于十字街以北,因此得名。…[详细]

王庄村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元末,知州王伯大携黄姓阿匐及王姓同族随官到威,黄姓阿匐定居城内,王姓同族定居城内,以姓氏取村名王庄。…[详细]

东河洼村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代,山西洪洞县迁民至此,在赵王河东岸建村,因地势低洼,取名东河洼。…[详细]

前麻固村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传,明永乐二年,山西洪洞县马姓迁民至此建村,多以种蓖麻为主,取村名麻固,冠以方位,南面村称前麻固,北面村称后麻固。…[详细]

后麻固村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传,明永乐二年,山西洪洞县马姓迁民至此建村,多以种蓖麻为主,取村名麻固,冠以方位,南面村称前麻固,北面村称后麻固。…[详细]

肖候庄村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为肖家庄、侯家庄二村,明代,山西洪洞县迁民肖氏、侯氏所建,后因村小距离近,并为一村,名肖侯庄。…[详细]

西河洼村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代,山西洪洞县迁民至此,在赵王河西岸建村,因地势低洼,取名西河洼。…[详细]

渭上营村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据传,唐以前该村名楼屯村,唐王外出巡游,病倒此村,臣下为他饭吃,故取名喂上营,后沿写为渭上营。…[详细]

西夏官村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永乐年间,张、谭二姓至此建村,名张谭村,后因村小,在夏官营西侧,遂更名西夏官。…[详细]

东夏官村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村是明沈简王食采群牧地之一,夏姓为百户官,在此建村,取名夏官营,后更名东夏官。…[详细]

莫尔寨村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永乐年间,山西洪洞县迁民至此定居,迁民多木工,生产小木推车的木耳,故名木耳寨,后沿写为莫尔寨。…[详细]

南关村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在县城南门外而得名。…[详细]

南街村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位于十字街以南,因此得名。…[详细]

东关村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东关由马家沟、小潘庄、祁王府3小村组成,因在县城东门外而得名。…[详细]

东街村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位于十字街以东,因此得名。…[详细]

黄街村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元末,王伯大(回族)奉诏任威州知州,携带黄姓阿匐到威居住,将原向堂街改名黄家街。1961年星光从黄街析出,另立行政村。…[详细]

星光村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星光村是河北省邢台市威县洺州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北关村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在县城北门外,取名北关,李庄、围紫园、霍冉庄原为北关附属村,后析出。…[详细]

大高庙村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曾名庄棵树、西刘村,汉元始二年,代孝王玄孙之子刘如意被封为广宗王,死后葬于此地,墓名“定陵”。灵台建一高庙,灵台附近以大小分别称为大高庙、小高庙。…[详细]

小高庙村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曾名庄棵树、西刘村,汉元始二年,代孝王玄孙之子刘如意被封为广宗王,死后葬于此地,墓名“定陵”。灵台建一高庙,灵台附近以大小分别称为大高庙、小高庙。…[详细]

围紫园村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一说,明朝,山东迁民至此建村,四周焕有坑塘,芦苇茂盛,取名苇子园,后沿写为围紫园;又一说,威县是明代校场村的围场,取名为围子园,后沿写为围紫园,原为北…[详细]

香花营村

区划代码:~223,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香花营为明朝沈阳卫军屯十八营地之一。…[详细]

北郭庄村

区划代码:~224,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永乐二年,郭姓由山西至此建村,以姓氏取村名郭庄,因该村在县城北,1961年更名北郭庄。…[详细]

马庄村

区划代码:~225,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永乐初年,南京市三泉路马家胡同马某在燕王军队任职,后定居威县,以姓氏取村名马庄。…[详细]

桑家庄村

区划代码:~226,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初,山西洪洞县迁民桑姓至此建村,以姓氏取名桑家庄。…[详细]

贾庄村

区划代码:~227,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代,山东莱州府即墨县贾姓迁民至此定居,以姓氏取名贾庄。…[详细]

郭安陵村

区划代码:~228,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据传,山西洪洞县郭公庄郭姓迁民至此定居,后山东青州府姜家井姜姓迁来,依郭姓而居,两姓间颇融洽,冠以姓氏,郭姜庄,明成化二十二年,奉帝命改村名为安陵,冠…[详细]

罗安陵村

区划代码:~229,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永乐二年,山西洪洞县罗家庄罗姓迁民至此建村,后贾姓迁来,取名罗贾庄,明成化二十二年,奉帝命改村名为安陵,冠以姓氏,称罗安陵。…[详细]

马安陵村

区划代码:~230,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永乐二年,山西洪洞县北马庄马姓迁民至此建村,名小马庄,明成化二十二年,奉帝命改村名为安陵,冠以姓氏,称马安陵。…[详细]

五里台村

区划代码:~23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永乐年间,山西洪洞县迁民姜、王二姓至此建村,因在五里烽火台北,依前五里台村而建,故名后五里台。清代,前五里台改名十里村,后五里台去掉后字,称五里台。…[详细]

十里村

区划代码:~232,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初,山西迁民至此建五里台村,此村称前五里台,因村距县衙约10里路,清代更名为十里村。…[详细]

张家庄村

区划代码:~233,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原为十里村的附属村,1974年析出另建行政村,因张姓较多,取名张家庄。…[详细]

辛庄村

区划代码:~234,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据传,明朝末年,山西洪洞县迁民辛姓至此建村,取名辛庄。…[详细]

李寨村

区划代码:~235,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此村是较古老村庄,原名李家寨,明永乐年间,赵、潘、张三姓至此时已有此村,后沿写为李寨。…[详细]

白伏村

区划代码:~236,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永乐年间,山西洪洞县迁民赵姓至此建村,时村东有一大庙,庙内佛像用汉白玉雕刻,故取村名白佛村,清乾隆初,佛像被盗,后村名演写为白伏。…[详细]

赵霍寨村

区划代码:~23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嘉靖年间,山西迁民霍姓至此定居,后陆续迁来赵、邱、戚、姜等姓,为防贼寇,四周筑起围墙、寨门,因霍姓首居此地,取村名霍寨,后因各姓间发生矛盾分村,各村…[详细]

戚霍寨村

区划代码:~23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嘉靖年间,山西迁民霍姓至此定居,后陆续迁来赵、邱、戚、姜等姓,为防贼寇,四周筑起围墙、寨门,因霍姓首居此地,取村名霍寨,后因各姓间发生矛盾分村,各村…[详细]

张霍寨村

区划代码:~23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嘉靖年间,山西迁民霍姓至此定居,后陆续迁来赵、邱、戚、姜等姓,为防贼寇,四周筑起围墙、寨门,因霍姓首居此地,取村名霍寨,后因各姓间发生矛盾分村,各村…[详细]

邱霍寨村

区划代码:~24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嘉靖年间,山西迁民霍姓至此定居,后陆续迁来赵、邱、戚、姜等姓,为防贼寇,四周筑起围墙、寨门,因霍姓首居此地,取村名霍寨,后因各姓间发生矛盾分村,各村…[详细]

姜霍寨村

区划代码:~24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嘉靖年间,山西迁民霍姓至此定居,后陆续迁来赵、邱、戚、姜等姓,为防贼寇,四周筑起围墙、寨门,因霍姓首居此地,取村名霍寨,后因各姓间发生矛盾分村,各村…[详细]

乔家庄村

区划代码:~24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永乐年间、山西洪洞县迁民孙姓在此建村,因村中有一小桥,故取名乔家庄,后迁民续至,在村东又建一村,分成东西乔家庄,民国年间并为一村,称乔家庄。…[详细]

胡家屯村

区划代码:~24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永乐年间,山西洪洞县迁民,胡姓首居此地,以姓氏取村名胡家屯。…[详细]

八里庄村

区划代码:~24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永乐年间,山西洪洞县迁民至此建村,因距县城8里,故名八里庄。…[详细]

时家庄村

区划代码:~245,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永乐年间,山西洪洞县迁民至此建村,以姓氏取村名时家庄。…[详细]

东郭庄村

区划代码:~246,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永乐年间,山西洪洞县郭姓迁民首居于此,该村在县城以东,取名东郭庄。…[详细]

霍冉庄村

区划代码:~247,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代,霍姓在村西南角建村,冉姓在村东北角建村,均为北关附属村,1961年,从北关析出另立行政村,冠以两村姓氏,取名霍冉庄。…[详细]

皇神庙村

区划代码:~248,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原名三和庄,明末,此地发生蝗灾,村民为避蝗灾在此建一蝗神庙,村名随之改为蝗神庙,后沿写为皇神庙。…[详细]

西街村

区划代码:~249,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位于十字街以西,因此得名。…[详细]

管安陵村

区划代码:~250,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永乐年间,山东管姓迁民至此建村,居威县三里烽火台之北,取名三里庄,后明都御使王浚葬于此,明成化二十二年,奉帝命改村名为安陵,冠以姓氏,称管安陵。…[详细]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区划代码:~400,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详细]

以下地名与洺州镇面积相当:
到洺州镇必去著名景点
洺州镇相关名人
洺州镇特产与美食
  • 威县乱弹
  • 威县土布纺织技艺
  • 威县梅花拳
  • 相关资讯
  • 威县行政区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