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固献镇 | 隶属:威县 |
行政代码:130533111 | 代码前6位:130533 |
行政区域:河北省 | 地理分区:华北地区 |
长途区号:0319 | 邮政编码:054000 |
车牌代码:冀E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68.5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2.73万人 |
人口密度:约399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36个行政村 |
坐落在清凉江东岸。村南有一古寺,寺庙内有一钟,钟上刻有固献店字样,所以,明成化十六年(1480)时该村名固献店。后人口渐多,又称固献镇。后简称固献。因原镇政府驻固献得名固献镇。
威县辖乡。1953年置固献乡,1958年属梨园屯公社,1961年设固献公社,1984年复置乡。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城12.5公里。面积68.5平方公里,人口3万。邢清、邢临公路过境。辖固献一、固献二、固献三、后葛寨、前葛寨一、前葛寨二、侯家村、魏家村、沙柳寨、西孙家庄、赵家庄、朱家庄、蒋家庄、陈家庄、白果树一、白果树二、白果树三、白果树四、大寨、沙河辛庄、孙河北寨、马河北寨、刘河北寨、富兴庄、韩庄、沙河王庄、冯庄、蔡寨、张村、南赵庄、黑刘村、杏园、前陵头、中陵头、后陵头、郭村36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商贸、运输、建筑、服务等业。农业主产棉花、大豆、花生、小麦。
2024年8月,固献镇被命名为2021-2024年“河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戏剧(乱弹))。
2024年2月,固献镇入选邢台市2018—2024年度市级文明村镇名单。
1949年属第九区。
1953年建固献乡,属威县二区。
1958年3月撤销固献乡,属梨园屯乡。
1958年8月属东风人民公社,为固献管理区,11月属梨园屯人民公社,属南宫县。
1961年5月恢复威县建制,建固献人民公社。
1984年1月改为固献乡。
1996年1月固献乡与白果树乡合并称固献乡。
2024年12月24日经河北省民政厅批准撤乡设镇改为固献镇至今。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明以前,该村名大葛寨,明永乐年间,迁民至此,沿用此名,冠以方位,称前葛寨,1961年分为前葛寨一、前葛寨二两个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明成化年间,名固献店,后人口渐多,又称固献镇,后简称固献,1961年分为三个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明成化年间,名固献店,后人口渐多,又称固献镇,后简称固献,1961年分为三个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固献三村是河北省邢台市威县固献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据郭氏家谱载,明永乐八年,郭姓从山西洪洞县至此时,已有葛寨村,后冠以方位,称后葛寨。…[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明以前,该村名大葛寨,明永乐年间,迁民至此,沿用此名,冠以方位,称前葛寨,1961年分为前葛寨一、前葛寨二两个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永乐二年,侯姓迁民至此定居,因临近沙耳寨,故取名侯沙寨,后与魏家村合并称侯魏村,民国27年(1938年)分建行政村,更名侯家村。…[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传,村东原有一全神庙,魏姓始祖兴和、和兴兄弟二人至此在庙内居住,有一虎入庙,二人奋起砍掉虎爪一只,遂取村名杀虎寨,后与侯家村合并为侯魏村,民国27年…[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山西、山东迁民至此,在老沙河古道耳形弯处建村,故名沙耳寨。后因该村柳树成林,更名沙柳寨。…[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初,孙姓至此居住,以姓氏取村名孙家庄,1982年地名标准化处理时,更名西孙家庄。…[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此地原为五里台村地主赵际甲的耕地,为耕作方便,建一小村,长工姓赵,取村名赵家庄。…[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此地原为干集朱姓的耕地,清乾隆年间,为耕作方便,盖房居住,渐成村庄,取名朱家庄。…[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永乐年间,山西迁民蒋姓首居此地,以姓氏取村名蒋家庄。…[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由于战乱,贫民四处逃散,流民陈立居路经此地,住在小神庙内,后定居建村,取名陈家庄。…[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永乐年间,迁民至此建村时,此地有一棵奇异的白果树,故取村名为白果树,1961年分为4个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永乐年间,迁民至此建村时,此地有一棵奇异的白果树,故取村名为白果树,1961年分为4个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永乐年间,迁民至此建村时,此地有一棵奇异的白果树,故取村名为白果树,1961年分为4个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白果树四村是河北省邢台市威县固献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以前,有杨姓居住,明永乐二年,山西洪洞县迁民时、白二姓至此依杨姓而居,仍名大寨。…[详细]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永乐年间,山西洪洞县迁民刘姓至此,在古黄河支流北面建村,取名河北寨,后孙、马二姓陆续至此。清初,因村大人多,以姓氏分为3个行政村:刘河北寨、孙河北寨…[详细]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代,由河北寨析出,由于家家富裕,人丁兴旺,故取村名富兴庄。…[详细]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永乐年间,山西洪洞县迁民刘姓至此,在古黄河支流北面建村,取名河北寨,后孙、马二姓陆续至此。清初,因村大人多,以姓氏分为3个行政村:刘河北寨、孙河北寨…[详细]
区划代码:~22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永乐年间,山西洪洞县迁民刘姓至此,在古黄河支流北面建村,取名河北寨,后孙、马二姓陆续至此。清初,因村大人多,以姓氏分为3个行政村:刘河北寨、孙河北寨…[详细]
区划代码:~22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永乐年间,山西洪洞县迁民韩姓至此建村,以姓氏取名韩庄。…[详细]
区划代码:~22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永乐年间,迁民王姓至此定居建村,由于地处老沙河,故取名沙河王庄。…[详细]
区划代码:~22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顺治年间,阎姓至此定居建村,由于西靠老沙河,又是新建村,故名沙河辛庄。…[详细]
区划代码:~22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永乐年间,山西迁民冯姓首居此地,以姓氏取村名冯庄。…[详细]
区划代码:~22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传,明朝时,山西洪洞县迁民蔡姓至此定居,以姓氏取村名蔡寨。…[详细]
区划代码:~22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永乐年间,山西洪洞县迁民张姓首居此地,以姓氏取村名张村。…[详细]
区划代码:~23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永乐年间,山西洪洞县迁民张姓至此定居,以姓氏取村名赵庄,1982年地名标准化处理时,更名南赵庄。…[详细]
区划代码:~23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迁民黑姓、刘姓首居此地,以姓氏取名黑刘村。…[详细]
区划代码:~23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永乐十二年,杨姓自老官寨至此,在一片杏林中定居,取村名杏园村,后简称杏园。…[详细]
区划代码:~23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由于该村交纳钱粮能带头,故取村名领头,后演写为凌头。清初,分为前、中、后凌头三个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3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由于该村交纳钱粮能带头,故取村名领头,后演写为凌头。清初,分为前、中、后凌头三个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3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由于该村交纳钱粮能带头,故取村名领头,后演写为凌头。清初,分为前、中、后凌头三个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3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永乐年间,郭姓迁民首居此地,以姓氏取村名郭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