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曹里乡 | 隶属:扶沟县 |
行政代码:411621200 | 代码前6位:411621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长途区号:0394 | 邮政编码:466000 |
车牌代码:豫P | 行政级别:乡 |
辖区面积:约88.4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4.2万人 |
人口密度:约475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26个行政村 |
北宋末年,开封相国寺大方丈曹彬复归故里,建曹里寺,该村以寺名命名为曹里。
扶沟县辖乡。1958年建曹里公社,1959年并入白潭公社,1965年复置曹里公社,1983年改乡。位于县城西北,距县城15公里。面积88.4平方公里,人口4.2万。扶(沟)郑(州)公路过境。辖刁陵、胡横、东吴、西吴、徐庄、呼庄、刁湾、宁家、徐家、马集、曹里、樊家、牛信、顾家、摆渡口、刘家、马家、前李、黄家、邹家、秦岗、北王家、韩家、杜家、关家、游家26个村委会。农业以麦棉套种为主。
1912年属扶沟县北区(王村寺)。
1949年属扶沟县二区(白潭)。
1958年设立曹里人民公社。
1959年并入白潭公社。
1961年恢复曹里人民公社。
1983年改为曹里乡。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宋代曹彬在此建兴国寺,习称曹里寺,后演变为曹里。…[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名东五甲。民国年间刁陵属扶沟北区,一区辖十保。刁陵南头是一保,一保辖十甲,分为东五甲、西五甲。到1949年改为东五村。“五”和“吴”同音,便演化成东…[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万历年间,齐姓从河北道口迁来,后张姓、崔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共建一村。民国年间,此村和刁陵南头是一保,又分十甲,此村为西五甲。1949年改称西五村,…[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末,胡姓在此岗东落户建庄,因村落呈东西分部,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古时此处有一道雕陵岗,村庄故名“雕陵村”,后演变为刁陵。…[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游家系游姓于明初从山西洪洞县迁河南,先在通许大岗游居住,后分居到孙岳集。明末迁此建庄,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杜姓于明末从河北保定迁来,在此建庄,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呼姓在清代中期从晋岗李迁此落户,到了清末张姓从初张迁此落户,取名呼庄。…[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中期刁姓在此河湾建庄,故名刁湾。刁姓乏嗣,彭姓过继,后来彭姓又绝。明末胡姓迁来,但村名未变。…[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道光年间靳姓先祖迁此建村。当时此地较为荒凉,东边有破窑一座,西边有一李庄,靳姓选择李庄和窑之间建一村庄故名跨李庄。…[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宁姓于明初由山西洪洞县迁来定居建村名宁家。…[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徐姓世居孟亭,明代迁此居住,取村名徐家。…[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马姓于明万历年间从鄢陵县柏梁桥迁来居住,后来起集,故名马集。…[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顾姓明洪武年间从太康县迁到扶沟县中顾家落户,称顾家。后人丁兴旺,分为前顾家、中顾家、后顾家三个村庄。…[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樊姓于明末从汴梁(开封)迁来,在此建庄,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洪武年间牛姓一家人从外地牛信村迁来此地落户建庄,村名仍以原迁出地牛信为村名。…[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王氏先祖于明洪武年间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先在尉氏县东谢村岗落户。到明末王氏一枝从谢村岗迁到此地,定名为“谢村王”。1949年改称王家。…[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末,韩姓先祖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先在鄢陵北韩家定居,有三门子孙迁此落户,因该地原有谢姓,村名谢村韩。1947年改名为韩家。…[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中期,关姓从孟亭附近的南关家迁到此地建村,故名关家。…[详细]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末秦姓先祖秦玄柱迁此建庄,因地洼易淹,又迁到老鸦林南头岗上建庄,名秦岗。…[详细]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邹姓原系安徽太和县人,为逃避元末战乱到山西,明代又从山西迁到河南洧川,又分居到扶沟县水西高,因水西高东坡低洼易淹,又迁到黄土岗上定居,故名邹家。…[详细]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末,黄姓从河南省鄢陵县北古城迁来,建庄落户,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2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马氏先祖于明代初期从山西洪洞县迁到河南,先在鄢陵定居,后又分居到扶沟县晋岗寺东定居,故名马家。…[详细]
区划代码:~22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宋代末年,刘氏先祖迁到李村后又从李村迁到此地建村落户,以姓氏称谓,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2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此地有三晋岗,居民多为李姓,故名为晋岗李。…[详细]
区划代码:~22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摆渡口是古双泊河的重要渡口,无桥,来往行人车辆靠摆渡过河,故名摆渡口。古代扶沟县八大镇之一,清代中期,双营的集市迁到此地有传统集会。…[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