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柴岗乡 | 隶属:扶沟县 |
行政代码:411621201 | 代码前6位:411621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长途区号:0394 | 邮政编码:466000 |
车牌代码:豫P | 行政级别:乡 |
辖区面积:约75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2.64万人 |
人口密度:约352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26个行政村 |
明末柴姓在此建村并建阁楼,取村名为柴阁。1955年阁楼废,因村座落于岗上,更名为柴岗。
扶沟县辖乡。1949年设第八区,1958年建柴岗公社,1983年改乡。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城6公里。面积75平方公里,人口6.3万。通公路。辖柴岗、梅桥、许岗、两冢坡、支亭、寺后、朱岗、歧岗、翟楼、塔湾、汲下、位寨、前李、巩河、邢坡、陈准庄、下岗、丁庄、庞庄、唐庄、后许岗、张力士庄22个村委会。农业主产小麦、棉花。
2024年12月,柴岗乡入选2024年河南省省级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名单。
文化旅游:
支亭寺,位于扶沟县城西南,占地43亩,建筑面积1655平方米,共有房屋100余间。建于北齐年间、已有1400多年历史,是一座雄伟华丽、气势壮观、金碧辉煌、庄严肃穆的千年古刹。原名芝庭寺、紫亭
1912年属扶沟县南区(练寺)。
1949年属扶沟县七区(练寺)。
1951年建扶沟县八区(柴岗)。
1955年撤销八区,分属固城、韭园、城关区。
1958年设立柴岗人民公社。
1959年撤销柴岗人民公社,分属固城人民公社、韭园人民公社。
1965年恢复柴岗人民公社。
1983年改为柴岗乡。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明末清初,柴氏先祖由靳岗李迁此岗上建村,故名柴岗。…[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东、西营合称太康营,又称东太康营和西太康营。在清代此地有太康县土地0.33平方千米,为耕种交粮之便,在此建东西两个村,故得名东营、西营。民国年间初,土…[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西营又称西太康营,在清代此地有太康县土地0.33平方千米,为方便收种,建立了两个营,此营位于西,故得名西营。…[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梅姓迁此屈岗北头建村,称梅家。清代,梅姓在后沟上修一座桥,改称梅桥。…[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元明时期名屈岗。清初张姓3户在岗北头落户,因仅3户,故名小张。…[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洪武年间张姓由山西洪洞迁此,因只有一家,人称张家。清乾隆年间,张姓兴旺,人口日增,有一叫张余的人见支亭寺集会秩序混乱,就动员客商到张家经商交流物资,…[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张姓清康熙年间迁此定居,村庄建在两冢之间坡地上,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宋代之前叫屈岗,因村东南角有屈丞相墓,北宋时期在此洧水(今名大浪沟)河湾上建塔,故改名塔湾。…[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北齐退隐官员张思伯隐居于此,在岗上修一凉亭,遍植芝兰花草,定名“芝亭”。后建寺院,取名“芝亭寺”,后改为支亭寺。…[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村南200米处有古刹支亭寺,北魏大齐年间所建。明洪武年间,山西洪洞县移民迁来,形成胡家、左家、葛家、李家等居民点,至清末遂形成一个村庄。因在寺后,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袁姓明洪武年间移民于此,村建于南北大路口,故得名袁路口。明中期袁姓兴旺,村中建有大片楼房,改称袁楼。…[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朱姓于明洪武九年(1376)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岗建村,当时称朱家,因原大狼沟北岸有一朱家村,为区分清二村,居沟北的称“河北朱”,居沟南的称“河南朱”。明…[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洪武年间翟姓由山西洪洞迁此建村,明中期在村中南北大街建两个楼院,当时人们称翟家大院,又称翟楼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歧岗村是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柴岗乡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北齐时退休官员张恩伯查看水情船翻淹死,后水退,其尸体露出土台上,故得名露尸台。后演变成路寺台。…[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李氏原籍山西洪洞县,明洪武年间,一世祖李含春率四子迁扶沟汴岗,咸丰年间,李氏兄弟二人由汴岗迁此定居,此时兄弟二人以编织麻鞋卫生,故称麻鞋李,兄居前村,…[详细]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李氏原籍山西洪洞县,明洪武年间,一世祖李含春率四子迁扶沟汴岗。清咸丰年间,李氏兄弟二人由汴岗迁此定居以编织麻鞋为生,故称麻鞋李。兄居前村,弟居后村,故…[详细]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从氏于明洪武年间由山西洪洞迁至扶沟县城西南15千米王村岗定居,后从氏人口增多在村中占多数,又因村西头靠一条小河,遂改王村岗为从河。…[详细]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地汉代为汲乡,西汉宣帝神爵三年(前59)在此设新汲县,因河北有汲县,故名新汲县。原为新汲县城,俗称汲县。后讹传为汲下。…[详细]
区划代码:~22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宋代此地有一黄花寺,僧人作恶多端,皇帝派魏大将军将其铲除。明代,王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建村在魏将军当年的宿营地,为防匪盗建起寨墙,取名魏寨。…[详细]
区划代码:~22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宋代原是一座大庙,叫黄花寺,后因寺里和尚不行正道,被官兵剿平。后唐姓居民迁居此处,遂定名唐庄。…[详细]
区划代码:~22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巩姓在此建村,后因村西有条河,得名巩河。…[详细]
区划代码:~22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邢氏于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因地势低洼,遂名邢坡。…[详细]
区划代码:~22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村东有一高岗,任姓先祖于清乾隆年间由扶沟县迁此岗下建庄,后又修一寨村名人和寨,清末易名下岗。…[详细]
区划代码:~22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陈准村是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柴岗乡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29,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丁庄村是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柴岗乡下辖的行政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