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大新镇 | 隶属:扶沟县 |
行政代码:411621106 | 代码前6位:411621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长途区号:0394 | 邮政编码:466000 |
车牌代码:豫P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83.6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3.6万人 |
人口密度:约431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22个行政村 |
明代称申店.后村东的双陵寺集市迁此,规模较大,更名大新集。后简称为大新。
扶沟县辖镇。1956年建大新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1996年建镇。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城19公里。面积83.6平方公里,人口3.6万。扶(沟)太(康)公路和许(昌)郸(城)铁路穿境。辖许楼、大祝家、南洼刘、新北、新南、寺后刘、刘方宇、霍堂、杨庄、郑营、陈楼、寺岗、小岗、坡贾、姜绍业、陈堂、瓦屋、姜老、河沿刘、轩西岭、姜郭庄、百党岗22个村委会。工业有铸造、冶炼、木材加工、皮毛、天然大理石、工业用线等。农业以小麦、棉花间作套种为主。林果业和食用菌栽培较为普及,是重要的商品牛、猪、羊基地。
1948年12月由太康县划归扶沟县。
1949年属扶沟县四区(汴岗)。
1951年设立扶沟县九区(大新)。
1956年改为大新中心乡。
1958年更名为大新人民公社。
1983年改为大新乡。
1996年改置大新镇。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明代此村东三里有双陵集,后因此地较为繁华,位置适中、交通方便,故把集市迁移此地,同双陵集比较大而新,故名大新集。1958年改为两个村,为新北、新南。…[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代此村东三里有双陵集,后因此地较为繁华,位置适中、交通方便,故把集市迁移此地,同双陵集比较大而新,故名大新集。1958年改为两个村,为新北、新南。…[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名许家村。因元代进士许鹏举家楼房高大,故改称许楼。…[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南宋高宗年间祝景明、祝景清兄弟二人逃到此地落户建村故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代,刘姓从山西洪洞县迁到扶沟支村、李田。明万历年间又从支村、李田分居此地落户建村,周围低洼,称洼刘。…[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洪武年间,刘方宇率老幼从山西省洪洞县迁来。明代刘片烈在京城招为郡马,后郡马谋反被告发,祸及九族,刘姓大部分逃住确山。刘东宇、刘西宇兄弟二人逃到扶沟大…[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刘姓于清乾隆年间从太康常营迁来,在白衣阁寺后居住建村,故名寺后刘,贾、曹姓都是住亲戚家落户。…[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瓦屋村从前是个土寨,张姓先祖于明代末年从山东省迁来,比周围各村富裕,建楼房瓦屋较多,非常壮观,故名瓦屋。…[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姜氏先祖于明初从山西洪洞县迁至山东,又迁至扶沟、太康一带,姜温带领一支到此建村落户。其后代又分局发展了十多个村庄,以此村最早,故称姜老村。…[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万历年间,姜氏先祖“温爷”有三子,长子分居到扶沟大新集,二子留居姜老和小庄,三子姜尚衣分居到此。清时修有土寨,称“寨上”。民国年间寨毁,姜绍业是“姜…[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陈姓于明洪武年间由安徽凤阳府五河县兑河口迁瓦子集合又迁此建村,因村后有观音庙堂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名姜路庄。因姜姓,路姓在此建庄得名。后路氏渐无,姜姓明末从大新姜老分居此地。因姜庄居东,郭庄居西,紧紧相连,仅一路之隔,总称姜郭庄。…[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刘姓先祖于明末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因村临古蔡河,全村皆刘姓,故名河沿刘。…[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清《乾隆续通志》载:大扶城在县东20里。柏子村即大扶城遗址。唐初农民义军将领王百党葬此,因有荒冢和残岗,取名百党岗。…[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张姓是清代中叶从扶沟县西五里店迁来,住王集姥姥家,后建庄立业,因此地有条黄土岗岗上有座大寺院,张姓在岗西建庄故名寺岗。…[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坡贾原是贾小庄贾氏的西坡放牧地方,后来火烧贾小庄,贾氏部分迁到此坡建庄,故名坡贾。…[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李姓建庄并修有庙堂得名李堂。后李姓绝户。清中叶郑姓从鄢陵县段家迁县城东南郑关庙,后定居到此建庄,改称今名。…[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名兴隆集。明代有客店邻通往开封至周口的官道,生意兴隆,故名。村后因有一陈姓富户,家居楼房高大,引入注目,人们以楼为标志,改名陈楼。…[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贾姓于明初洪武三年(1370)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建村,因村庄小得名贾小庄。…[详细]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名刘庄。杨姓祖先杨志远于明洪武年间从山西洪洞县迁到汴岗强陵岗,又到此落户,后刘氏绝户,杨姓人丁兴旺,改名新杨庄,后简称为“杨庄”。…[详细]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霍姓先祖明洪武四年(1371)从山西迁到河北,后迁杞县圉镇。清代中期又分居此地并修有较大词堂,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轩姓明末清初从睢县迁此落户,因村子建在土岭西边,故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