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米河镇 | 隶属:巩义市 |
行政代码:410181100 | 代码前6位:410181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长途区号:0371 | 邮政编码:450000 |
车牌代码:豫A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54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3.69万人 |
人口密度:约683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9个行政村 |
原名泥河,因刘河、水头河、玉仙河三条河流在这里汇合,雨季道路多泥泞而得名。清乾隆年间此村逐步形成巩县、荥阳、汜水、密县四县交界处的集市贸易中心。集镇周边村庄谷子种植面积较大,集街经营粮米的店铺不少,小米生意相当红火。加上当地居民马姓颇多,马忌路泥难行,马吃米料发膘。道光年间村中有人提议修改村名,士绅相商,因“泥”“米”音近,称呼方便,遂改“泥河”为“米河”。
米河镇地处巩义市东部,南依嵩岳,北眺黄河,东距河南省城郑州50公里,西距“九朝古都”洛阳75公里,位于东经113度,北纬34度,南北长13.2公里,东西宽9.2公里,属浅山丘陵地区。
辖区面积54平方公里,19个行政村,190个村民组,11867户,52026口人,其中镇区人口4000人,农业人口48026人,耕地面积32475亩,人均耕地0.68亩。
米河原名泥河,清道光年间易为现名。约1676年形成镇区。解放初期,米河老街曾成为荥、广、汜县(区)所在地。米河镇是巩县“四大名镇”之一,历史上有“巩东古镇”之称。1975年镇区移至两河口。
米河镇交通便利,资源丰富。310国道
2024年9月,2025年度全国千强镇名单揭晓,米河镇位列第637名。
2024年10月,2024年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名单发布,米河镇位列第623位。
2024年10月,米河镇上榜2024年全国千强镇名单,排名第637位。
2024年10月,2024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榜单公布,米河镇位列第733名。
2024年7月,米河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文化旅游:
苇园瓷窑遗址位于巩义市米河镇苇园村。村中间有一条小河流过,当地群众称为庙路河,又叫苇园河。苇园瓷窑遗址由此而来。小河将苇园村分为东苇园、西苇园两个自然村庄。苇园瓷窑遗址即分布于小河两岸,南北
福昌寺位于巩义市米河镇高庙村。东临米河第二初中,南距高刘公路50米,310国道200米,北紧靠延长山延长寨100米。 该寺创建于唐,宋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明正统六年(公元1441年)
米北遗址属豫中地区仰韶文化中、晚期遗址。位于巩义市东南25公里米河镇米北村北城岭台地上。1985年发现,1986年原巩县文物保护管理所和郑州市文物工作队联合进行调查。东西宽110米,南北长3
位于巩义市米河镇双楼村西北500米处程家寨,双楼河西岸二级台地上,东面为双楼河冲积平原。该院依山面水,三面环山,山上柏树茂密,附近有民居、厂矿,东北50米处为程家祠堂(子华子祠)。该大院坐西
余明礼烈士旧居位于巩义市米河镇水头村大路坡,年代为1944年,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009年6月,余明礼烈士旧居被公布为第二批郑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明代属赵封保。
清代初属坊赵里,后属仁里。
民国初属仁里,后属一区署、崇仁乡。
1948年属巩县第八区。
1956年属十区、小关区。
1958年属新中公社。
1959年划入郑州市上街区。
1961年成立米河公社。
1964年为巩县米河公社。
1983年公社改乡。
1990年撤乡设镇。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古名早店,村口有一大庙,有人在此开店。为方便顾客起早赶路而得名。又因住宿以草铺垫,故名草店。…[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居民多赵姓,分布在马驹岭东侧岭沟中而命名。…[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村中有一条小河,东为汜水河,古有交通要道。河东人称岸西为“里”,曰小河里,后演称小里河,为这一片的村名,属米河镇。…[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杨二郎担山赶太阳,肩挑云雾山,手提铁山到此。盖指当地山石黑红,似铁石,称铁山,村以山命名,为这一大片的村名,属米河镇。村委驻王家门。…[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其沟内有三块巨石,呈三角鼎立之势,恰似烧火做饭的支锅石。旁有一棵老楝树,形如烧火杈,传为杨二郎担山赶太阳在此造饭而置,遂成该地村名。…[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原名张韩沟村,1989年改称汇龙村。因两沟相汇像二龙聚会,故名汇龙村。…[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刘成源氏最早在此居住,安家落户,故名。1948年4月前属崇仁乡第十九保高庙、刘源沟,后属第八区(米河区)。1952年属第十区(米河区)。1956年为米…[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村中古有一孤立土峰,高40米,顶部有三官庙。建筑独特别致,引人注目,遂成该地片村名。属米河镇。…[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玉仙河、小关河在此汇流,故名。1948年4月前属崇仁乡第十六保(半个店、两河口、东竹园),后属第八区(米河区)。1952年为第十区(米河区)两河口行…[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村内有一竹园,与西竹园相对,得名。1948年4月前属崇仁乡第十六保半个店、两河口、东竹园,后属第八区(米河区)。1952年属第十区(米河区)。195…[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古有大殿一座,因山洪爆发被水冲毁剩下一半,故名半个殿,后演称“半个店”。又有传说玉仙圣母驾临落华山时曾在此歇马,又名歇马亭。…[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大部分人口居住在贯穿的米河以北,故称米北。…[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处于米河镇南部,故名。1948年4月前属崇仁乡第十五保(本保含米南米北),后属第八区(米河区)米河行政村。1952年属第十区(米河区)米河行政乡。1…[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很早以前村内有南北相邻的两座楼房,闻名乡里,遂演成村名,称为“双楼村”。…[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古时候有人在此开荒种菜,闻名乡里,故名。属米河镇。…[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旧时此地有苇子园,故名。1948年4月前属崇仁乡第十三保苇园、池沟、楝树口,4月后为第八区(米河区)苇园行政村。1952年为第十区(米河区)苇园行政乡…[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旧时该地有一山寨,且居民多为魏姓,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原名搠刀泉。刘秀被王莽追赶到此口渴寻水,在山石上搠刀成泉的故事得名。又因此地有明月寺,2004年改现名。…[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舞狮、大鼓社闻名四乡,民间称大鼓社为大水。旧时每年老庙山盛会,各村结队行社,大水为开路先锋,大水为领头鼓社,久之演为村名。…[详细]